口舌相击掊,其伤已在性。
未闻衍髡才,可夺六经柄。
与子共敦勉,止水相其定。
大小千万潭,月无二天印。
持枢非至中,师商有同病。
须知虮虱微,亦禀于穆命。
【注释】
元址:地名,这里指代读书处。
无伦次:没有一定的次序。
敦勉:勉励、劝导。
止水:指不动心,不被外物所动。
二天印:二帝的印章。
至中:最中正。
商:指《尚书》。同“尚”,崇尚。
穆命:大任。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观海卫回龙庵读书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的思考,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口舌相击掊,其伤已在性”,用”口舌”比喻人的欲望和争斗,”掊”在这里有摧毁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中欲望和争斗的担忧,认为这种争斗已经伤害了人的本性。
“未闻衍髡才,可夺六经柄”,”衍髡才”指的是过度的才华,而”六经柄”则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度才华可能导致的道德沦丧的担忧。他认为,虽然儒家经典是我们的道德准则,但是如果过度地追求才华,就可能会背离这些准则。
“与子共敦勉,止水相其定”,这里的”与子”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伴,”敦勉”则是鼓励、敦促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的鼓励和敦促,希望他们能够坚守道德准则。
“大小千万潭,月无二天印”,这句话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它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宇宙万物的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持枢非至中,师商有同病”,”持枢”指的是掌握权力或关键位置的人,”师商”则是指商朝的君主纣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掌握权力者的道德沦丧的担忧。他认为,即使身处高位,也不能忘记自己的道德责任,否则就会像纣王那样失去民心,导致国家的灭亡。
这首诗通过对人性中的争斗、才华的过度追求以及权力者的堕落等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