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含夕晖,赪然照东岫。
谁怜孤树枝,对我病颜瘦。
天造无至平,耳目有奇彀。
当借禅缁书,缄心习无漏。
蹊南归倦樵,草动出鼯鼬。
欲摄晻薆思,移之入苍秀。

【注释】

海气:海上的云气。含夕晼:傍晚的云气。赪(chéng)然:红色的样子。照:映。东岫(xiù):东方山峦。病颜瘦:形容自己憔悴,面容苍白。天造无至平:自然造化没有绝对的公正。耳目有奇彀(gòu):耳朵能听到远处的声音,眼睛能看到远方的景象。无漏:佛教语,指达到佛性。缄(jiān)心习无漏:用佛教教义来约束、修炼自己的内心。

蹊(qī)南归倦樵:在小路旁回家疲倦地砍柴人。蹊:小径。

晻薆(yǎn zhōu):幽暗的样子。思:思绪。移之入苍秀:把这种幽暗的思绪转移到壮丽的山林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清旷的心境观海景,借海景抒胸臆,寄兴于山水之间,寄托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沉感慨。这首诗是作者游览观海卫回龙庵时写的。全诗四章,前二章描绘海边景色和海日落照景象及作者对此的感慨;后两章写归途中所见到的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遐想和联想。

第一、二章,描写的是海景和夕阳。

首联“海气含夕晖,赪(chéng)然照东岫。”海气含着夕阳的光芒,照耀着东方的山峰。

颔联“谁怜孤树枝,对我病颜瘦。”谁能同情这孤单的枝条,它对着我这病弱的面孔,显得那么憔悴。

颈联“天造无至平,耳目有奇彀。”大自然造化并没有绝对公正,而人的耳朵能听到远处的声音,眼睛能看到远方的景象。

尾联“当借禅缁(zī)书,缄(jiān)心习无漏。”应当借鉴佛教经典中关于修行的方法,使自己的心念收敛,修持佛法,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中间三章,是观海所见所感。

第三联“蹊南归倦樵,草动出鼯鼬。”在小路旁回家疲倦地砍柴人,草丛里传来了鼯(wú)鼠的叫声。

第四联“欲摄晻薆思,移之入苍秀。”想把这种幽暗的思绪转移进苍翠秀丽的山林之中。

第五、六章,是写归途中所见所感。

最后两章写归途所见所感。

末联“天造无至平,耳目有奇彀。当借禅缁书,缄心习无漏。”自然界并没有绝对的公平正义,但人耳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目可以望到远方的景象。应当借助禅宗经典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让自己的心归于平静,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这首七言律诗,从海景写到归途,由眼前写到心灵,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追求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