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堞浮海壖,延爽眺孤夕。
露满虚景寒,月高群象白。
奇澜耀珣玗,乱岛交盾戟。
天水两翕融,于中界微碧。
安期千载遥,鸿茫复谁辟?
俊影睨汉雕,远点散帆鹢。
大块何拘墟,藐躬自局蹐。
【注释】
月夜登北城:诗人在月夜中登上北城的城墙。登:登高。
危堞(dié):古代城上所设的矮墙上加高的部分,以防敌人攀越。浮:浮游。海壖(ruán):海边。延爽:眺望。孤夕:孤独的夜晚。露满虚景寒:月光下的景色显得空寂而寒冷。
群象:众星。月高:月亮明亮。奇澜:指海上波澜。耀珣玗(xūn’yú):《山海经》中有鲛人,水居如鱼而有翼,乘风而行,见则其邑大若一里,名曰“渊”(今译为海)。此指海面。
乱岛交盾戟:指岛屿众多且分布杂乱。
天水两翕融:天上的云和水中的波浪交融在一起。于中界微碧:在天地之间有一片淡淡的绿色。
安期: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即蓬莱。千载遥:千年遥远。鸿茫:广阔的天空。谁辟:谁能开辟。
俊影:英俊的身影。睨:斜视。汉雕:汉代雕刻的石兽。远点:远处的一点。散帆鹢(yì):帆船、木船等水上交通工具。
大块:大自然。何拘墟:哪里拘束。藐躬:渺小的自我。自局蹐(jī):局促不安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前二句写登城望远,三、四句写海上观天,五、六句写自然景象,七、八句写感慨抒情。
首联两句描绘的是登城望远的景象,首句写登城位置之高,第二句写登城后所见之广。这两句看似平常,却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颔联写的是诗人看到的夜空景象,第一句写月光洒满大地,使人感到空寂而寒冷;第二句写月亮高悬,使群星显得洁白无瑕。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所见,也写出了诗人的感受。
颈联两句写的是海面上的波涛汹涌,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印象。奇澜指的是海上的巨浪,闪耀如同宝石一样晶莹剔透,而乱岛则是指散布在海面上的许多小岛,它们相互交错,形态各异,犹如盾牌和利戟。这里的“奇澜”和“乱岛”,都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海中的景观。
尾联两句则是作者对自然界的感叹和思考。首先,他想到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蓬莱,那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美景和奇观;然后,他又想到了自己渺小的自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力感。
这首七绝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七绝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