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竹激虚籁,明月生迟迟。
光辉远莫即,我心如卷施。
疏木无遗巢,天鸿渺安之?
关河迫风雪,愿尔深长思。

【注释】:

丛竹:丛生的竹子。虚籁:空谷中的声响,即风声。迟迟:迟缓的样子。卷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有翼能飞的鸟,这里比喻诗人自己。安之:安然自得。天鸿:大雁。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长思:深思。

【赏析】:

《寄厉志云间三章·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首七言律诗之一,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冬初。这首诗是寄给厉志云间三章中的第三篇。前两篇已寄,此篇又寄。

“丛竹激虚籁,明月生迟迟。”丛竹激虚籁,意思是丛生的竹子发出空谷中的声响,月亮慢慢升起。这句描绘出了一幅清冷幽美的夜晚景象,月光如水洒落,竹林中传来阵阵风声。

“光辉远莫即,我心如卷施。”光辉远莫即,意思是月光照耀远方,我的心情却像卷曲的翅膀一样无法伸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仿佛被束缚的翅膀,无法触及远方的梦想。

“疏木无遗巢,天鸿渺安之?”疏木无遗巢,意思是稀疏的树木上没有留下鸟儿的巢穴,大雁在天空中飘荡无忧无虑。这句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自由的景象,鸟儿在树枝间飞翔,大雁在蓝天中翱翔。

“关河迫风雪,愿尔深长思。”关河迫风雪,意思是关山河河水都被风雪所迫,希望你能够深思熟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希望他能够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表达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他们未来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现实的残酷现实,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