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黍丛丛杂露菅,纡回纤道入龙湾。
过关急水同奔马,接树颓云似乱山。
况有昏沙横济北,遥知苦雨滞河间。
客中谁识行征味,浪迹无鞿愧白鹇。

【注释】

新桥:在今四川新都县,是成都与德阳之间的交通要道。安德驿:在今四川广汉市,也是成都至德阳的要道。龙湾:即龙泉山南边的一段河湾。纡回纤道:弯曲曲折的小路。济北:今山东省济南市北部一带,古属齐地。苦雨滞河间:指大雨连绵,阻碍了河水的流通。无鞿(biāo):没有马笼头,这里借代没有坐骑的行人。白鹇(xián):一种白色的鸟。

【译文】

新桥到安德驿的路上杂草丛生,小径弯弯曲曲,通向龙湾。

急流险滩和奔腾的奔马一样快,树梢上的残云仿佛是乱糟糟的山峰。

况且有昏沙横贯济北,远远地知道雨势滞留河间,大雨滂沱阻碍了河流。

客中谁人能体会这行役的滋味,浪迹天涯愧对白鹇。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诗人自四川新都县经安德驿道往北赴任途中,写下这首诗。

第一、二句,写旅途所见。首句从视觉写来,野黍丛生,露气沾草;次句则从嗅觉写来,路遇荒草,气味刺鼻。两句一静一动,构成鲜明的对比。“纡回”二字,写出山路曲折。“入龙湾”三字点明地点。《太平御览》九百四十八引《蜀都赋》:“其水若龙。”故名龙湾。

第三、四句写旅途中的艰难困苦。“过关”,是说渡过湍急的河流。“急水同奔马”,既写出水流湍急,又以奔马比之,形象鲜明。而“接树颓云似乱山”一句,又写出了沿途景色的恶劣。“乱山”,形容山势崎岖不平。“颓云”形容乌云低垂,遮蔽天空。此句写景,亦动亦静,动静结合。

五六两句是第二联的进一步展开。“况有”二字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乱山”而来。“苦雨”二字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急水”而来。“横济北”是说雨水横渡了济北地区,“滞河间”则是说雨水使河川不能畅通。一个“苦”字,把风雨交加、道路艰难的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是第四联的总结概括。前一句承上启下,引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后一句承上起下,写出了诗人的感慨。“行征”,即行途远行。“浪迹”就是四处奔波,到处漂泊。诗人通过自己在外漂泊的经历,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此诗为记行诗,描写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生动形象,细腻真切。全诗风格清新俊逸,自然天成,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