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引凉飔晚暑消,一蝉空际语寥寥。
天当尽处山横线,河到平边麦共潮。
去且弄船浮溟渤,昨犹倚枕梦尘嚣。
津门近已无鹃宿,不管春光过柳条。
诗句原文:
忽引凉飔晚暑消,一蝉空际语寥寥。天当尽处山横线,河到平边麦共潮。去且弄船浮溟渤,昨犹倚枕梦尘嚣。津门近已无鹃宿,不管春光过柳条。
翻译:
忽然吹来凉风,使夏天的炎热消散,一只蝉在天空中发出微弱的声音。在天的尽头和地平线上,一座座山峰横卧天际。河水流到了平坦的岸边,与麦子一同涌动。我将要弄船漂流于大海之中,昨晚我还倚靠在枕头旁做梦,心中充满了尘嚣。靠近津门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杜鹃鸟栖息了,它不再理会春天的光彩已经穿过柳枝。
注释:
- 忽引凉飔:突然吹来了凉风。
- 晚暑消:夏天的炎热消散了。
- 一蝉:一声蝉鸣。
- 空际:空中。
- 寥寥:声音细小,不清晰。
- 天当尽处:天的尽头。
- 山横线:山峰像是横着的线条。
- 河到平边:河水流到平坦的河岸。
- 弄船:划船。
- 溟渤:大海。
- 昨犹:昨晚。
- 倚枕:靠着枕头。
- 尘嚣:尘俗的嘈杂声。
- 津门:渡口。
- 近已:接近。
- 鹃宿:杜鹃鸟栖息。
- 不管:不理会。
- 过柳条:掠过柳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邳州的舟次经历。他感受到了凉爽的秋风和夏末的宁静景象,同时观察了一蝉在空中的细微声响。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从“天当尽处”到“河到平边”,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宽广的自然画面。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船上的轻松状态以及夜晚的梦境,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不在乎,反映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