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筵画烛袅风丝,校赋高唐又一时。
秃柳残绵初燕狎,纤桃甜梦老莺知。
银筝别院收弦早,玉斗横河卷幔迟。
神女千秋总疑案,未妨臣讽写王痴。

平原客邮次壁间东越何生韵示同行诸子四章末章兼调叶恕 其四

春筵画烛袅风丝,校赋高唐又一时。

秃柳残绵初燕狎,纤桃甜梦老莺知。

银筝别院收弦早,玉斗横河卷幔迟。

神女千秋总疑案,未妨臣讽写王痴。

注释:

  1. 平原客邮次壁间:在平原郡的驿站(邮)里停留时,在墙壁上题写了诗句。
  2. 东越何生韵示同行诸子四章:东越何生的诗歌被用来给同行的朋友们吟诵,共四章诗。
  3. 末章兼调叶恕:最后一篇是与叶恕的诗歌互相协调的。
  4. 其四:这是第四篇诗。
  5. 春筵画烛袅风丝:春天的宴会上,画着灯烛,摇曳着风中的细丝。
  6. 校赋高唐又一时:与高唐赋进行比对,又是一个时期。
  7. 秃柳残绵初燕狎:刚刚长出新芽的柳树枝干光秃秃的,嫩绿的柳叶还带着一丝绵软。刚开始筑巢的燕子正在嬉戏。
  8. 纤桃甜梦老莺知:纤细的桃花散发着甜美的气息,梦中的鸟儿也知晓。
  9. 银筝别院收弦早:银制的筝在别院中已经早早收拾好弦了。
  10. 玉斗横河卷幔迟:玉制的酒器横放在河面上,掀起帷幕来观看。
  11. 神女千秋总疑案:神女的美貌和故事,让人怀疑是否是真的存在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章,每章都有独特的主题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美景和生活情趣的感悟和赞美。
    首章“春筵画烛袅风丝,校赋高唐又一时”,描绘了春天宴会上的美景。画烛摇曳着风中的细丝,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高唐的爱情传说,感叹时间的流转。
    第二、三、四章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生活情趣。秃柳、残绵、纤桃等意象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银筝、玉斗等器具则体现了生活的奢华和精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一句“神女千秋总疑案,未妨臣讽写王痴”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虽然神女的故事令人费解,但诗人却毫不畏惧地将其写入诗歌,以此来讽刺那些沉迷于虚幻世界的人们。这种大胆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