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竹交帘翳未开,薄衫纤影袅明瑰。
虚堂静日斋心坐,冷坞闲蜂索气来。
离垢有天春咫尺,真人可想玉楼台。
漫参色界青莲偈,华井于今有劫灰。
这首诗的译文是:
密竹交帘遮蔽未开启,薄衫纤影袅娜如明瑰。
虚堂静坐斋心坐,冷坞闲蜂索气来。
离垢有天春咫尺,真人可想玉楼台。
漫参色界青莲偈,华井于今有劫灰。
注释:
- 烧香:指烧香拜佛、祈祷神灵。
- 密竹交帘翳未开:密密的竹子交错着,窗帘还未打开。翳,遮。
- 薄衫纤影袅明瑰:薄薄的衣服和纤细的影子摇曳生姿。袅,形容女子身姿轻盈。明瑰,明亮美丽的珍宝。
- 虚堂静日斋心坐:空旷的大厅在安静的日子里,我独自坐着进行冥想。虚堂,空旷的大厅。清坐,静静地坐着。
- 冷坞闲蜂索气来:冷清的山坞中,蜜蜂嗡嗡地飞来,寻找食物。闲蜂,悠闲的蜜蜂。索气,寻找空气。
- 离垢有天春咫尺:离垢,远离世俗的污垢。天春,春天。咫尺,近在咫尺。
- 真人可想玉楼台:想象中的真人如同玉楼一般美丽。真人,指修行得道之人。玉楼台,比喻高洁美好的人或事物。
- 漫参色界青莲偈:随意地参悟佛教的教义,就像参悟莲花经文一样。色界,佛教术语,指菩萨修行的境界。青莲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阴皆空,度一切苦厄”等语。这里指佛教经文。
- 华井于今有劫灰:现在华严寺的井里,曾经有过被火烧焦的僧人。劫灰,佛教语,指因罪过而受火烧身的僧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景色和修行者的心境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寺庙的宁静与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宗教画卷。
首句“密竹交帘翳未开”,描绘了寺庙内外的景象。密竹交帘,形象地表达了寺庙内的幽静与神秘。翳,遮蔽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竹帘紧闭,仿佛隐藏着某种秘密。
次句“薄衫纤影袅明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形象。薄衫,形容衣衫单薄。纤影,形容身形苗条。袅明瑰,形容姿态优雅迷人。这里的描述充满了诗意,将诗人的外貌与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的两句“虚堂静日斋心坐,冷坞闲蜂索气来”,则是对寺庙内部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虚堂,空旷的大厅。斋心坐,静坐冥想。冷坞,冷僻的地方。闲蜂索气来,闲适的蜜蜂在寻找食物。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寺庙内部的宁静与祥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最后两句“离垢有天春咫尺,真人可想玉楼台”,则是对修行者境界的描绘。离垢,远离世俗的烦恼与污染。有天春,指修行达到了高超的境界,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春天之中。真人可想,指修行者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真人。玉楼台,形容高洁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的玉楼台,既是对修行者境界的高度赞美,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内外景象的描绘、对修行者心境的展现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宁静的宗教画卷。它既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与尊重,也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悠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