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柱石韦平才,衔命陈留代狩来。
甲子未传新市捷,庚辰又报汴河灾。
东盱凤埧看晨启,南顿蛟云尚午颓。
恤尔中逵鸿十万,惊弓海鸟有同哀。
诗词原文:
近闻十六章 其十
蒲城柱石韦平才,衔命陈留代狩来。
甲子未传新市捷,庚辰又报汴河灾。
东盱凤埧看晨启,南顿蛟云尚午颓。
恤尔中逵鸿十万,惊弓海鸟有同哀。
译文:
近日听闻第六章第十节,其中讲述了一位名叫韦平才的官员,他被委派前往陈留代替自己处理公务。然而,在甲子年时并没有传来新市的战斗胜利的消息,而在庚辰年,却报告了汴河水灾的噩耗。他向东边眺望,看到早晨的曙光,而南方则乌云密布,仿佛中午时分已经崩塌。他关心的是那些迁徙的大雁,它们有十万之多,对于它们来说,惊恐的海鸟也感到同样的悲痛。
赏析:
姚燮(1805—1864)清代诗人。字石甫,号复庄、无艺居士、野翁等,浙江绍兴人。道光十五年进士。以诗文名世,兼工骈文及书画。与厉鹗友善。有《大梅山人集》。
《近闻十六章》是姚燮晚年的作品之一,共有十六篇,这是其中的第十一篇。此诗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姚燮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物也有历史事件,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效果。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