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群公议满朝,谁陈上策禦羌辽?
牛输渐苦通舟竭,犬性难凭给市要。
上谷春冰愁易泮,禺山秋飓不重骄。
乘虚可作黄龙战,莫待羊亡悔补牢。
【注释】衮衮:形容人众多。上策:高明的计策。禺山:即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南。黄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物。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任右拾遗时所写。当时吐蕃屡犯陇蜀边境,诗人上书建议加强边防,积极备战。此诗就是他提出的一个具体措施。
首句“衮衮群公议满朝”,点明唐廷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抗击吐蕃。“谁陈上策禦羌辽?”这是说,有谁能献出高明的策略来击退进犯之敌呢?这里诗人运用了反问手法,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谁陈上策禦羌辽?”既是对群臣发问,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
颔联两句写唐军在抵御吐蕃侵扰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说明加强边防、积极备战的必要性。“牛输渐苦通舟竭”,意指由于连年用兵,导致运输补给线日益紧张,战船逐渐耗尽。“犬性难凭给市要”,意指商人难以凭借自己的商业优势为国家获取必需的物资。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将战争的残酷和对物资需求的迫切形象地表现出来。
颈联两句写唐军的防线已经变得十分脆弱,而敌人则乘虚而入,大有一举攻破唐军防线之势。“上谷春冰愁易泮”,意指上谷郡一带的春冰尚且易于融化,暗示着唐军的防守已显得岌岌可危。“禺山秋飓不重骄”,意指禺山地区的秋风虽然强劲,但并不能使敌人再次猖獗嚣张。这两句诗以自然景物为喻,既表现了敌人的猖狂嚣张,又反映了唐军的坚韧不屈。
尾联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乘虚可作黄龙战”意为抓住敌人的弱点,可以发起一场像黄龙一样的大战,取得胜利;“莫待羊亡悔补牢”意为不要等到最后失败了才后悔当初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边防,积极备战。这两句诗强调了及时行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当前的机会,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染力,通过对唐军将士的描绘和对战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和对民族大义的坚定信仰。同时,诗中还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把握本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