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谮祥鸾困铩罗,斯人不出奈民何?
回天竟纳乌台牍,膏我旋闻赤子歌。
已鞚飞轺驰雨雪,定悬华镜照山河。
军容泽以诗书气,自昔汾阳胜伏波。
【注释】
谁:指谁陷害祥鸾。谮(zàn):谗言,诬陷。铩:折断。困:被囚禁。斯人:这等人。出:出来。奈民何:奈何?天:指皇帝。乌台:《宋史》作“元台”,指元佑党人。牍(dú):木简,公文。膏:滋养。回天:指皇帝。赤子:百姓。歌:歌颂,颂扬。鞚(kòng):马笼头。飞轺(yáo):古代官用之车。雨雪:比喻风雨如晦,政治昏暗。定:确定。悬:挂在。华镜:华丽的镜子,这里指镜子的光辉照映山河。军容:军队的威仪。泽以诗书气:以诗书之气润泽。汾阳:地名,在今山西。胜:胜过。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
【赏析】
《近闻十六章·其四》,是宋代范仲淹的作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一生主张革新,提倡改革,是当时闻名的政治家。他的诗文,气势豪迈,雄健有力,语言质朴通俗,代表作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等。《近闻十六章·其四》为作者在庆历新政失败后所写,表现了作者对时政失望的心情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半首主要描写朝政黑暗,贤能之士不能施展才能;后半首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全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