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尾柴门背夕曛,密窗经磬静中闻。
晚荷隔树明孤白,早桂沿山动暗薰。
秋色自宜清净佛,湖光能作合离云。
入尘惭有六根缚,愿此皈依谢俗氛。
【注释】
壑庵:山间小屋。径尾:小路的尽头。柴门:柴草编成的门。背夕曛(xū):傍晚时分,夕阳余晖照射在山坳上,天色昏暗。密窗:紧闭的窗户。经磬(qìng):佛教寺院中用以报时或礼佛的木鱼。静中闻:在寂静之中能听到。晚荷:傍晚开放的荷花。隔树:从树木之间望去。明孤白:荷花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洁白、明亮。早桂:清晨开放的桂花。沿山:从山边看去。动暗薰(xūn):桂花在早晨散发出幽香。秋色:秋季的景色。自宜:应当适合。清净佛:清静的佛像。湖光:湖泊的光彩。合离云:云彩的聚合与散开。六根缚:佛教中的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被六根束缚。惭:羞愧。谢俗氛:告别尘世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深山中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法的信仰之情。
首联描写了诗人居所周围的环境。诗人用“径尾柴门背夕曛”,描绘了一条蜿蜒的小路,其尽头是一座柴门,夕阳西下,斜照在山林之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而“密窗经磬静中闻”则是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通过关闭着的窗户,听到外面传来的木鱼声,这种声音似乎能够洗涤心灵的尘埃,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晚开的荷花,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皎洁明亮;而清晨开放的桂花,则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都给诗人带来了愉悦和满足。这里的“明”和“动”两个词,都是用来强调景色的美丽和活跃,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
颈联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描述。秋色本应清净佛,而湖光却可以作合离云。这里的“清净佛”和“合离云”都是佛教中的概念,分别代表着心灵上的净化和世俗生活的离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这两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尾联则是诗人对于尘世生活的态度。他感到惭愧,觉得自己被六根束缚,无法摆脱世间的纷扰和烦恼。因此,他希望能远离尘世,皈依佛法,以此来告别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这里的“入尘”和“惭”两个词,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生活的不满和自我反思。他希望能够通过皈依佛法,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过上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和景色,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法的信仰之情。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