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许片槎浮浩瀚,顷教万里达昆崙。
天泉土液交黄浊,北海南江络户门。
忽缩山拳持地纽,乍翻水弩破云屯。
风雷在咫堪呼吸,日月如丸自吐吞。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渡黄河大风
安许片槎浮浩瀚,顷教万里达昆仑。
天泉土液交黄浊,北海南江络户门。
忽缩山拳持地纽,乍翻水弩破云屯。
风雷在咫堪呼吸,日月如丸自吐吞。
注释:
- 安许片槎浮浩瀚:指小船在黄河上飘浮。
- 顷教万里达昆仑:片刻间就能到达遥远的昆仑山。
- 天泉土液交黄浊:天泉和泥土相混合形成的黄色浑浊的液体。
- 北海南江络户门:北边的海和南边的江都流入了家门。
- 忽缩山拳持地纽:突然收缩成拳头般的样子,像握着大地的结扣。
- 乍翻水弩破云屯:忽然间就像水弩一般,冲破了乌云聚集的地方。
- 风雷在咫堪呼吸:风、雷声就在身边,感觉可以呼吸。
- 日月如丸自吐吞:太阳、月亮如同弹丸一样,可以随意吞吐。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黄河大河景象的诗歌。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将黄河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黄河的雄浑与磅礴。首句“安许片槎浮浩瀚”形象地描述了小船在黄河上的飘浮,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接着,“顷教万里达昆仑”则表达了瞬间即可抵达昆仑山的豪迈之情。
第二联“天泉土液交黄浊,北海南江络户门”,诗人用“天泉土液交黄浊”来形容黄河的河水,其中“天泉”指的是天上的泉水,“土液”则是指地面上的泥土,两者交融在一起形成了浑浊的黄色液体。“北海南江络户门”则描绘了北边和南边的江水都汇入到了家门的景象,体现了黄河水的广阔和丰富。
第三联“忽缩山拳持地纽,乍翻水弩破云屯”,诗人用“忽缩山拳持地纽”来形容黄河的水流突然收缩成拳头形状,就像是紧紧地抓住大地一样。紧接着,“乍翻水弩破云屯”则形容河水突然爆发出强大的动力,像是冲破了乌云聚集的地方。这两句描绘出了黄河水流的强大力量和壮观景色。
尾联“风雷在咫堪呼吸,日月如丸自吐吞”,诗人用“风雷”比喻风和雷的声音,“咫”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约等于一里,这里用来表示近在咫尺的意思。“自吐吞”则形容太阳和月亮仿佛可以随意吞吐。这两句表达了黄河风力之大、天气变化之快的特点。
整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对黄河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黄河的壮美与磅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