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城接水西堤,南塔高悬北阜低。
背郭楼台烟漠漠,连江芳草雨凄凄。
谁筹涨旱勤疏塞,久怯流亡厌鼓鼙。
输与持竿青箬叟,提鸥挈鹭钓前溪。

注释

丹阳

  • “丹阳”:古地名,今属江苏。

水东城接水西堤,南塔高悬北阜低。

  • “水东城”:指靠近长江的地方。
  • “水西堤”:指靠近丹阳湖的地方。
  • “南塔”:指位于丹阳城南的一座古塔。
  • “北阜”:指位于丹阳城北的一座小山。
  • “烟漠漠”:烟雾缭绕的样子。

背郭楼台烟漠漠,连江芳草雨凄凄。

  • “背郭”:指远离城市的地方。
  • “楼台”:指城市中的高楼大厦。
  • “烟漠漠”: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连江芳草”:指的是与江相连的芳草,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雨凄凄”:雨声凄凉,给人一种哀婉的感觉。

谁筹涨旱勤疏塞,久怯流亡厌鼓鼙。

  • “谁筹”:是谁在策划?这里可能是在询问是谁在考虑如何应对涨旱。
  • “涨旱”:指因为干旱导致的水位上升。
  • “疏塞”:指疏通河道。
  • “久怯”:长时间感到害怕或不安。
  • “流亡”:指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
  • “厌鼓鼙”:厌烦战争的声音。

输与持竿青箬叟,提鸥挈鹭钓前溪。

  • “输与”:交给、委托的意思。
  • “青箬”:指用青竹编制的渔具。
  • “提鸥挈鹭”:是指拿着鸥鸟和鹭鸶去钓鱼。
  • “钓前溪”:是指在前面的溪流中钓鱼。

译文

丹阳的水向东流入长江与西边的堤坝相接,南方的塔高耸云端而北方的小山却低矮。在城郊远处可以看到烟雾笼罩的楼台,连接着江边的芳草被雨水打得凄凉凄清。谁能筹划好对策来缓解干旱带来的压力,长久以来人们已经厌倦了战争并讨厌战争的声音。现在把责任交给了手持鱼竿的青箬老人,他提着鸥鸟和鹭鸶到溪流里去钓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丹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比“南塔高悬北阜低”和“背郭楼台烟漠漠”的景象,展现了丹阳的自然之美和地理位置之重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尤其是对战争带来的影响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最后一句“提鸥挈鹭钓前溪”,则以宁静的画面收尾,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的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