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琴齐下轸,密砚蓄泓波。
其理得诸静,相资良足多。
檐高山却俯,雨罢客能过。
聊与扫禅榻,微吟对薜萝。
【注释】
垂琴:弹奏乐器。齐下轸,指琴声从屋檐上落下。密砚蓄泓波,指砚池积水。其理得诸静,其道理在于清静。相资,互相帮助。良足多,很值得赞赏。檐高山却俯,雨后山高而小。雨罢客能过,雨后客人容易通过。聊与扫禅榻,姑且打扫禅床。微吟对薜萝,低声吟诵着《诗经》。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雨后闲居时写的一首咏物抒情诗。全诗紧扣“雨后”这个题意,写雨后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感想,写得很有特色。
开头两句“垂琴齐下轸,密砚蓄泓波”,描绘一幅雨后山村的宁静优美的画面:雨后,村舍中传来了悠扬的琴声,仿佛琴音随着屋檐垂下的琴弦一齐飘落;村头水渠中的水被雨点打湿,积成一个个小圆坑洼,犹如蓄满清水的深潭。“齐下”、“泓波”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把读者带人一个宁静优美的境界。
接着写屋檐上的雨水滴落,给诗人带来了什么好处。“其理得诸静,相资良足多”,这是说屋檐上的雨水滴落在青石板地上,发出淅沥的声音,给诗人带来一种清静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非常值得赞赏。“相资”,互相帮助。“良足”,很够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享受清静心境的情怀。
第三句“檐高山却俯”,进一步写诗人站在屋檐下远眺,看到远处山上的景色。雨后,山显得格外青翠,更显得高大而壮观。“却”字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使人感到它像一座座巍峨的屏障。“俯”字则写出了山的高大峻峭给人带来的压迫感。这句是写景。
最后两句“雨罢客能过,聊与扫禅榻,微吟对薜萝”,写诗人在雨后晴空万里、山青水秀的环境中,一边清理僧舍里的尘埃,一边吟诵《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内容丰富,语言简练,风格清新,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聊与扫禅榻”,意为诗人在整理僧舍里的僧房(禅榻)时,一边整理一边吟诵《诗经》等经文,以求净化心灵,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微吟对薜萝”,意思是低声吟诵着《诗经》时,对着薜萝(一种蔓生植物)吟唱起来。薜萝是一种蔓生植物,有香气,叶子长椭圆形,花白色,结红色果实。
此诗以雨后之景入诗,写景中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然之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