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仲宣感,谁怜明远才?
江流千里去,淮上一舟来。
咫尺偏相左,登临枉费猜。
夜来须有梦,送我到苏台。
【注释】:
- 大有仲宣感,谁怜明远才?——仲宣:指的是王粲(字仲宣),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王粲曾寄居荆州刘表处,因刘表不重视他的才能而流落至江夏太守黄祖处,并作有《登楼赋》。“感”指王粲对刘表不重用自己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 江流千里去,淮上一舟来——淮南:今河南、安徽北部一带地区。“淮上”即淮河之南。
- 咫尺偏相左,登临枉费猜——“咫尺”指距离很近;“相左”意为对立,此处指彼此相对。“枉费”是徒劳无益的意思。“猜”,猜测、怀疑。
- 夜来须有梦,送我到苏台——苏台:即南京,古称金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人诗。作者借自己漂泊在外,寄寓他乡,怀念友人的心情,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泊舟维扬寄秦巡简兄芝庭六章其六”点题,交代诗人在维扬(今江苏扬州)寄信给友人。“维扬”是地名,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于此留下过足迹。诗人在这里寄信,可见友人的文采高妙。第二句“大有仲宣感,谁怜明远才?”借用东汉末年著名辞人王粲(字仲宣)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羡慕之情。王粲曾因不被赏识而流落江夏太守黄祖处,并作有《登楼赋》,其中“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四句“江流千里去,淮上一舟来。”描绘了自己与友人相隔千里,一江之隔,无法相见的苦闷心情。“江流千里去”中的“千里”暗含了两地相距遥远之意;“江流”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淮上一舟来”中的“淮上”暗含了两人分别的地方;“一舟来”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重逢的渴望之情。第五、六句“咫尺偏相左,登临枉费猜”中的“咫尺”暗含了两人之间距离不远之意;“偏相左”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枉费猜”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与朋友见面的遗憾之情。最后两句“夜来须有梦,送我到苏台。”中的“夜来”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见的愿望;“到苏台”则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盼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身处异地,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