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梦城南巷,吾庐树不青。
月凉苔自閟,蛩断夜谁听?
音问探亲友,存亡半窈冥。
遥看孤雁外,愁雾塞重溟。
【译文】:
昨晚梦到城南的小巷,我的居所树木不青。月色清冷苔藓自闭,夜深人静虫鸣断声。探问音信联系亲友,生死存亡一半不明。远远地看到孤雁飞过,愁雾笼罩重溟一片。
【赏析】:
《赁百梁桥南杨氏屋移家寓居杂述十三章 其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联写梦境,二、三两联写现实,末联写远望之景。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美,情感细腻深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昨梦城南巷,吾庐树不青。
月凉苔自閟,蛩断夜谁听?
音问探亲友,存亡半窈冥。
遥看孤雁外,愁雾塞重溟。
【译文】:
昨晚梦到城南的小巷,我的居所树木不青。月色清冷苔藓自闭,夜深人静虫鸣断声。探问音信联系亲友,生死存亡一半不明。远远地看到孤雁飞过,愁雾笼罩重溟一片。
【赏析】:
《赁百梁桥南杨氏屋移家寓居杂述十三章 其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联写梦境,二、三两联写现实,末联写远望之景。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美,情感细腻深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空山》 空山风夜起,众籁战虚声。 大气自摩荡,我怀相拒迎。 难呼群梦觉,谁使不平鸣? 独立探元化,苍云满太清。 注释 1. 空山:指幽静的山野。 2. 风夜起:夜晚风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响起。 3. 众籁战虚声:各种声音因风声而变得模糊不清,仿佛是在与风战斗。 4. 大气自摩荡:大自然的大气在风的作用下波动、动荡。 5. 我怀相拒迎:诗人的内心与自然的力量相互对抗,形成一种和谐而又紧张的关系。
玉几山: 在今江苏句容县,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豢虬乘佛睡: 豢,养;虬,指龙。豢龙就是驯养龙。佛睡,佛经上说,如来佛曾于梦中示人以涅槃妙法。这里借指道法。 委辔向尘中: 委,放下;辔,马嚼子。这里指道士的马匹和车。 大海回春绿: 春天万物复苏,大海也变绿。 初星隐阙红: 隐,消失。阙,宫殿。这里指皇宫。 道存心许纳: 道,道教。许,允许,采纳。这里指接纳道教徒。 天远目难穷: 天
《月夜断桥散步》是清代诗人姚燮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月夜时分,漫步于断桥之上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触发的秋思和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断彴卧平波:描述的是断桥卧在平静的水面上的情景。 2. 夜深时一过:表达夜晚深沉时刻,自己独自走过这座桥的情景。 3. 草荒知地僻:通过草荒可以知道这个地方很偏僻。 4. 坐久觉凉多:久坐之后感觉凉意更甚。 5. 风细荡鸥语
不寐 病如秋善动,不寐倚寒屏。 落叶风多少,难为此夜听。 月光窥户白,雨气入灯青。 苦况知何限,相怜我独醒。 注释: 1. 不寐:不能入睡,无法安眠。 2. 病如秋善:像秋天这样容易生病。 3. 不寐倚寒屏:不能入睡,只能靠在寒冷的屏风上。 4. 落叶风多少:落叶飘落的声音,风吹过落叶的声音。 5. 难为此夜:难以度过这一夜。 6. 月光窥户白:月光从窗户照进来,显得格外明亮。 7.
【注释】 镇山亭:亭名,在今湖北黄冈。凌寒倚晓亭:形容山亭在寒冬中仍屹立不倒。冰华:指冰花。浮旭白:指旭日初升时,阳光照射冰花,晶莹洁白如霜。天色带霜青:指天边霞光映照,呈现出青色。物敛气归肃:指万物收敛,气氛肃穆。人劳梦易醒:指人劳累后,容易入睡。我愁歌黄竹:指我忧愁地唱歌,因为黄鹤楼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潭上老龙听:指在黄鹤楼上听黄鹤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空院有乔柯,离离挂碧萝。 凉风吹不定,落叶扫还多。 独雁沉遥夕,疏星出远河。 当阶闻蟋蟀,啾唧似愁歌。 注释与赏析 1. “空院有乔柯” - 注释: 空院子中有高大的树枝,通常用来指代树木。 - 赏析: 这句话通过描绘一个空寂的院子和其中的树,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奠定了背景。 2. “离离挂碧萝” - 注释: 碧绿色的藤蔓或树叶。 - 赏析
【注释】 万善桥:在杭州西湖。危矶:指孤耸的岩石,位于万善桥附近。河入:指钱塘江流入东海处。归云卷叶飞:指云彩飘动,树叶随风飘飞。袷衣:单层的夹衣。 【译文】 雨后,万山苍翠欲滴,一位游子立于万善桥上,观赏着美丽的风景。 乱流争先恐后地奔向钱塘江口,仿佛要争先一睹江水入海的景象。 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要卷起树叶,飘飞而去。 残荷已枯萎欲尽,只有一只孤独的鸟在湖面徘徊。 两人相对而视,默默无语
【注释】晓起:早晨起床。占晴凭老鹊,晓起拂苍苔:早晨起来站在窗前,看喜鹊在天空自由飞翔。老鹊:指喜鹊。苍苔:青苔。一蝶过墙去,飞花扑帽来:一只蝴蝶飞过院子的围墙,落在我的帽子上。闲踪须屐寄,静想与琴猜:闲暇时用木屐当鞋子,把脚放在鞋底上休息;静静思考和想象。煮笋招邻伴,相将话酒杯:邀请邻居一起烹煮鲜嫩的竹笋,一起喝酒畅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清晨醒来,看到窗外的老鹊在空中飞翔
【注释】 宿昭庆寺:在浙江杭州。昭庆寺,即灵隐寺,为唐代著名寺庙,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首诗就是诗人宿灵隐山中时所作。 山雨作秋气,虚堂生暮凉。 山雨:指山间飘洒的细雨。作:形成。秋气:秋天的气息。虚堂:空寂的禅房。 檐竹静摇翠,水花微有香。 檐竹:屋檐下的竹子。摇翠:摇曳着碧绿的颜色。水花:水中的水草。微有香:微风吹来水草发出的清香。 心随云共定,机与鹭相忘。 机:佛教语,指心念。相忘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江紧千岩束,居穷万事违。 - “江紧”可能是指水流急促,形容水势浩大。“千岩束”意味着周围的山岩被水流束住,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湍急。“居穷”表示生活艰难,而“万事违”则表达了由于贫困而无法享受或追求其他事物。 2. 风云新态变,踪迹故人稀。 - “风云新态变”指的是天气和形势的变化无常,暗示着世事多变,不可预测。“踪迹故人稀”表达了与过去朋友联系减少
【解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人借题抒发自己迁居的感慨。首联“逼人来至此,定数亦难论”点明诗人因迫于无奈而被迫搬家的境遇;颔联“已觉谋都拙,空夸舌尚存”写诗人自认在搬迁之际,自己的智谋不足,只是口头上还在夸耀自己;颈联“身愁腐草木,业未惯鸡豚”写诗人因迁居而产生的忧愁,并感叹自己还没有掌握养家糊口的技能(“鸡豚”泛指家禽家畜);尾联“我愧东篱叟,名淹道自尊”表明自己惭愧于陶渊明
【注释】 1.百梁桥:地名。 2.杨氏屋:指诗人的家。 3.亡命辈:逃亡的人。 4.托迹:托身依附。 5.相依:相互依靠。 6.诛茅:盖房时用茅草,诛(zhuó)茅就是用火烧茅。 7.馈芋(guì ài):给人家送食。芋是芋头,筐是用竹条或树枝编成的盛物器具。 8.南山豹:山中的豹,比喻隐居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移居杂述中所写的第十三章。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居处和生活,抒发自己不愿随波逐流
【诗句】 漏壁待牵萝,深门好踏莎。 放愁资野阔,遣寂仗邻多。 选草看编席,梳棕效织梭。 安居无外警,永矢硕人薖。 【译文】 在漏壁上悬挂的藤萝正在生长,深深的门里可以踩到青苔。 让我把忧愁寄托给广阔的田野,借助邻居们的热闹来排遣心中的寂静。 挑选草料来编织席子,模仿织布的动作来梳理棕榈。 安心居住不用担心外界的干扰,永远像硕果累累的人那样坚定。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一椽犹得庇,未敢怨萧条。” - 注释:“一根椽子仍然得到了遮蔽,不敢抱怨环境的荒凉。” - 赏析:诗人用“一椽”比喻自己的境遇,虽简陋但有遮风避雨的地方。表达了虽然环境艰苦,但尚能自保的无奈与坚持。 2. “鸟共投林密,山先向客邀。” - 注释:“鸟儿们纷纷飞入林中躲避寒冷,山峦仿佛在欢迎远行者的到来。” - 赏析: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
【注释】西成桥:在四川省广元市,是古时通往四川的大道。舍弟:兄弟中年纪比自己小而排行在后的哥哥。曷(hu)为:为什么,为何?但言:只是说……脱阱:逃脱困境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写送弟赴蜀途中所作七律诗。诗人在送别之时,情意绵绵,对弟寄以厚望,劝他勿悲勿忧。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平淡,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首联“所见已如斯,尔行还何为?”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担忧之情。诗人看到弟弟已经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