滃州一夕陷,兵气惨难舒。
王粲无侯骨,陶潜有遁庐。
宝刀怜未试,园菜尚堪锄。
莫使严城客,频频盼雁书。
【注释】
⑴滃州:指元末农民起义军在广西的据点,即南宁。一夕陷:一夜之间便失守了。
⑵兵气惨难舒:战争的气氛使人难以平静下来。
⑶王粲无侯骨:典出《后汉书·王粲传》,王粲曾为荆州牧刘表的幕僚,他死后,曹操派人去祭奠,见他只有一床破絮被,十分感慨。此处借以喻娄皋之死,无人为之送丧。
⑷陶潜有遁庐:《世说新语·言语》载,陶渊明退隐时,常住于田园之中,故称其“遁庐”。这里用此典故,是说他虽然隐居不仕,但并未真正远离尘世。
⑸宝刀怜未试: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临死前对虞姬说:“吾败乃见,非死也。”后人常用此典表示壮志难酬之意;又因“宝刀”与“钝刃”相对,故亦作“钝刀”解。此言娄皋虽有才能,却未能展露,就像一把未曾使用过的宝刀一般,令人惋惜。
⑹园菜尚堪锄:意为娄皋之墓尚未被掘,他的遗骸还未入土,人们还可以为他锄草除虫,表示对他生前的哀思。
⑺严城客:指远道而来的信使。严城,指广西南宁。宋周必大《次韵和张南轩书怀》诗:“江上严城客未归。”
【赏析】
《送娄皋还通州二章其二》是一首七律诗,诗人在题赠友人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对于友人的哀悼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深挚,风格悲凉沉郁,堪称挽诗的佳作。
第一句“滃州一夕陷”,写娄皋之死,地点在南宁(即古时的邕州),时间是一天之内。南宁,位于今广西,元末农民起义军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在这里长期坚持斗争,直到失败。这一日,南宁沦陷,娄皋战死疆场。一个“陷”字,写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和战斗的激烈。
第二句“兵气惨难舒”,承接上句,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这句诗中的“惨”字,不仅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而且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愤怒和憎恶。
第三、四句中“王粲无侯骨”和“陶潜有遁庐”两句,分别借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王粲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在荆州牧刘表手下担任幕僚,后来刘备夺取荆州,他投奔刘备,成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谋士。他死后,曹操派人去祭奠,见他只有一床破絮被,十分感慨地说:“王粲无侯骨!”这里的“侯”指的是侯爵,是官位的意思。诗人以“无侯骨”来形容王粲的死得如此凄凉,以此表达对娄皋之死的惋惜之情。而陶潜则是指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隐居田园,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世说新语·言语》载,陶渊明退隐时,常住于田园之中,故称其“遁庐”。这里用此典故,是说他虽然隐居不仕,但并未真正远离尘世。然而,他的命运却如此悲惨,最终被迫离家而去。
第五、六句中“宝刀怜未试”和“园菜尚堪锄”,分别用两把宝刀和一片园地来比喻娄皋生前的才华和为人。诗人说娄皋虽有才能,却未能展露,就像一把未曾使用过的宝刀一般,令人惋惜。同时,诗人还用“园菜”来比喻娄皋的遗骸还未被掘,他对人民的思念和关爱之情还没有结束。这里的“尚堪锄”三字,既写出了园地尚且可供锄耕,又暗含着诗人对娄皋的哀思尚未尽,希望人们能够继续为他送行之意。
最后一句“莫使严城客,频频盼雁书”,则是诗人对远方的友人发出的深情寄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让你远道而来的信使们失望了,他们一直在期待着你的书信。诗人以信使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的关心与牵挂。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描绘南宁沦陷、王粲、陶潜等人的典故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娄皋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