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笋拥仙班,春灯十二鬟。
露樽传柳出,风笛送莺还。
文采当年耀,豪华信未患。
如何池上月,不照旧时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以及其注释和赏析:

  • 诗句
    玉笋拥仙班,春灯十二鬟。露樽传柳出,风笛送莺还。

  • 译文
    如同玉笋般挺拔,仿佛神仙般的阵容,十二盏春灯如花般绽放。露水润湿了酒杯,柳枝随风飘动,仿佛在为人们传递欢庆的消息;风笛声中,黄莺也欢快地返回,似乎在向人们报喜讯。

  •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宴会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宴会中人物、物品、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繁华与热闹。首句中的“玉笋”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主人的身份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宴会的高雅与尊贵。第二句则通过“春灯”这一意象,展现了宴会的浪漫与温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分展现了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接下来是第二句:“文采当年耀,豪华信未患”。

  • 诗句
    文采当年耀,豪华信未患。
  • 译文
    当年的风采与才华令人瞩目,如今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忧虑。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辉煌成就和现在的生活状态的看法。他认为,尽管现在的生活中有许多物质上的享受和权力上的优势,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内心的空虚和不安。因此,他主张保持一种谦逊和低调的态度,珍惜当下的生活。这既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便利时,不要忘记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富足。

第三句是:“如何池上月,不照旧时颜”。

  • 诗句
    如何池上月,不照旧时颜。
  • 译文
    那池上的月亮为何依旧如此明亮?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变迁和事物变化的感慨。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会发生变化,不再像从前那样美丽和耀眼。这种变化既有自然的规律性,也有人为的因素。诗人通过这句话,引发了读者对时间、生命和事物本质的思考。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城东废园四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念。无论是对自然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情感的表达,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而姚燮本人更是以其精湛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人生感悟,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