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浃江口,悬城插水根。
城低山作堞,江尽海为门。
风起潮能阔,云高午易昏。
空庭探物象,仿佛住乡村。
【注释】
浃(jiā)江:指浙江钱塘江。
城:指山城的城门。
水根:水边。
堞(dié):古代城上防御用的矮墙。
海为门:潮起时,海潮涌到门前。
昏:天色昏暗。
物象:自然景物。
住乡村:仿佛回到了乡村田园风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浙江钱唐的山水景色。诗人在杭州任职,经常登临钱塘江口和江畔,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带风光的作品。此诗即写于任官期间。
“家在浃江口,悬城插水根。”这两句说诗人家住在浙江的钱塘江口,站在城墙上可以看见江边的水草,如同水根一般。“家”字下得亲切,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城低山作堞,江尽海为门。”这两句是说城低,山高,山作堞,江尽,海成门,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口的地势特征,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风起潮能阔,云高午易昏。”这两句是说风起,潮涨,云高,日中易昏。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钱塘江口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祝愿。
“空庭探物象,仿佛住乡村。”这两句是说在空旷的庭院里,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美丽景色。这里的“物象”一词,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诗人通过观察这些景物,感受到了乡村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钱塘江口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歌中的自然景物也与乡村生活相联系,让人仿佛置身于乡村之中,感受到乡村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