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滴沥客心惊,秋雨能吹白发生。
孤馆灯昏惟对影,丽谯鼓湿不知更。
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寻著漏痕当屋角,夜深百匝绕书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听雨》。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梧桐滴沥客心惊,秋雨能吹白发生。
  • “梧桐”:这里指的是秋天特有的植物,即梧桐树,常在秋天落叶。
  • “滴沥”:形容水滴落在物体上的声音,这里指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 “客心惊”:指客人听到这声音后感到害怕或不安。
  • “秋雨”:秋天的雨,通常是冷而湿润的。
  • “能吹白发生”:意味着秋雨能吹走人的头发,让人变白。这里的”发生”可能是指人的发色变白。
  1. 孤馆灯昏惟对影,丽谯鼓湿不知更。
  • “孤馆”:孤独的旅舍或旅馆。
  • “灯昏”:旅馆里的灯光昏暗。
  • “对影”:影子映在墙上,形成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 “丽谯鼓湿”:华丽的钟楼(丽谯)上的鼓因雨水而变得潮湿。
  • “不知更”:不知道是深夜还是凌晨,可能是由于雨声太大,以至于难以区分。
  1. 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 “前宵”:前一天晚上。
  • “松月”:松树上月光,通常与夜晚的景色联系在一起。
  • “尘梦”:尘土飞扬,可能是指夜晚的雾气使地面变得像被灰尘覆盖一样。
  • “泥涂听屐声”:穿着木屐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发出的声音。这里的”泥涂”可能是指泥土路,”听屐声”则是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
  1. 寻著漏痕当屋角,夜深百匝绕书行。
  • “寻著漏痕”:寻找着屋檐下滴水的痕迹。
  • “漏痕”:指屋檐下水滴落下形成的水迹。
  • “当屋角”:位于屋顶角落的地方。
  • “夜深百匝”:夜深的时候,周围环境显得特别安静,百转千回。
  • “绕书行”:可能在读书或者做其他事情时,周围的环境让作者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波动。从开头的梧桐滴落,到秋雨的白发效果,再到孤馆中的寂静和钟楼的湿重,每一处都充满了诗人对秋天和夜晚的独特感受。整首诗以雨为中心,通过描绘雨景和听雨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