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萝攀葛一重重,一境崎岖一境逢。
敢与水争惟怪石,不随云散是真峰。
溪因有迹知过鹿,木已生鳞倘化龙。
大抵长生人共羡,都探幽谷问仙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山中的景象,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扪萝攀葛一重重”,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路径曲折,层层叠叠,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里的“扪萝”指的是攀缘树木,而“攀葛”则是指攀爬藤蔓,两者结合,形象地表现了山路的险峻。
次句“一境崎岖一境逢”,进一步描绘了山路的曲折。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山路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敢与水争惟怪石”,以水为比喻,强调山中怪石的奇特之处。这里的“敢与水争”指的是敢于与水竞争,表现出山中怪石的雄伟壮观。而“惟怪石”则强调了山中怪石的独特之处,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第四句“不随云散是真峰”,则是对上一句的补充,进一步强调了山中怪石的珍贵。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山中怪石的坚韧不屈,即使被风吹散也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真正的山峰。
第五句“溪因有迹知过鹿”,则是对前四句景象的具体描绘。这句诗通过溪流的痕迹来推测鹿的经过,进一步丰富了山中景物的细节。
第六句“木已生鳞倘化龙”,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进一步描述。这句诗通过木的鳞状纹理,暗示了木可能化为龙的奇迹。这样的描写既富有想象力,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最后一句“大抵长生人共羡,都探幽谷问仙踪”,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于长生不老、追求仙人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