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谈不减陈惊座;诗句争传赵倚楼。
注释:鸿篇大谈并不比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韵”逊色;诗句传颂,争相传诵赵嘏的“倚楼诗”。
赏析:此联赞薛聚奎。上联说薛聚奎的文章气势宏大,不亚于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首序》,意在说明薛的才华非同一般。下联说薛聚奎的诗句,传诵至今,人们竞相传颂。
鸿谈不减陈惊座;诗句争传赵倚楼。
注释:鸿篇大谈并不比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韵”逊色;诗句传颂,争相传诵赵嘏的“倚楼诗”。
赏析:此联赞薛聚奎。上联说薛聚奎的文章气势宏大,不亚于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首序》,意在说明薛的才华非同一般。下联说薛聚奎的诗句,传诵至今,人们竞相传颂。
注释: 格言联:格言,即成语。 著书忌早:著作学问时忌讳急于求成。 处事忌扰:处理事务时忌讳搅扰烦杂。 立朝忌巧:在朝廷做官时忌讳玩弄权术。 居室忌好:居住的房舍不能过于华丽。 制行欲方:行为举止要方正不阿。 行事欲圆:办事要灵活变通。 存心欲拙:存心要质朴无华。 作文欲华:写作文要华丽。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下两联都是以四字成语的形式出现。上联是“格言联”,下联是“格言联”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一句“代贺全庆重宴鹿鸣联”,是说诗人代表全庆重宴鹿鸣,这一句交代了宴席的主题和诗人的身份。第二句“一品纯臣,六十年前赓鹿野”,是说全庆是位一品大员,在六十年前的鹿野时为纯臣。这句中,“一品纯臣”是诗人对全庆的赞美;“六十年前”是时间的限定词,“赓”是继承的意思。第三句“五朝元老,三千里外望龙门”,“五朝元老”是说全庆是一位历经五朝的老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给必要的词语加上注释”,考生应先根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本诗首句写景。诗人以“鱼钥平分”来写“帘内外”的分隔,既形象地写出了院门的紧闭,也暗示了主人对宾客的到来持谨慎之态。第二句写景,通过“龙门遥盼”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来访的殷切期盼之情
注释:山中余晖映照着千座山峰,呈现出紫色;大海倾泻着清澄的波浪,一气呵成。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首句“山余落日千峰紫”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山峦被余晖染成紫色,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次句“海泻遥空一气清”则是对大海的描述,海水在高空中流淌,形成了一片清澈的海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我们需要逐行解析这首诗。 第一句:“秀毓昆明”,意味着昆明(云南省的省会)被优美的景色所滋养。这里的“秀”指的是美丽的景色,“毓”意为培育或养育,所以“秀毓昆明”可以理解为昆明因美好的景色而受到培育。 第二句:“五百里贤人聚”,指的是在昆明地区聚集了五百里范围内的众多贤人。这里“五百里”指的是距离,“贤人”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聚”表示聚集,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五百里的范围内有许多有才德的人。
诗句释义 - 四代迁羊城: 这一句描述了家族成员在羊城的迁徙和居住历史,羊城通常指的是广州,这里可能暗指家族的繁荣和迁移。 - 祖父孙曾皆食德: 这一句表明祖辈到孙辈都得到了良好的待遇或赞誉。"食德"在传统文化中指的是受到恩惠或得到好处。 - 卅年看虎榜: 三十年来一直看到自己的兄弟或亲戚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榜单(通常称为“龙虎榜”)。这显示了家族成员在学术或官场上的成就。 -
【诗句释义】 “伯仲齐名”,指的是兄弟二人品行、才能相当,都受到称赞; “衣线不忘慈母泽”,意思是说在穿衣时,衣服上的缝纫痕迹就像母亲恩情的痕迹一样; “孙曾绕膝”,指孙子孙女围坐在自己的膝前; “宫袍同惹御炉烟”,指孙子孙女围着祖父或祖母,享受着亲情的温暖。 【译文】 兄弟二人品行出众,如同母亲的恩德一般深厚; 孙子孙女围坐在祖父或祖母的膝前,感受着家庭的温馨和关爱。 【赏析】
【注释】: 1. 帝位安危操上策:皇帝(皇上)的帝位安全与否,掌握在君主自己手上。 2. 外藩:古时候对京城以外的地方的称呼。 3. 戮孤忠:诛杀了为国尽忠的忠臣。 【译文】: 皇帝的位置安危,全凭你自己掌握。 你在外藩,影响深远;却杀害了忠诚的大臣。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于谦墓联。“帝位安危”,指皇帝的帝位安危,意指国家的命运和帝王的生死。“操上策”,即把握主动权,掌控大局的能力
【注释】 客星:即指代严光的一颗星星,因传说他曾经在浙江余姚县的会稽山隐居,后来被请去做官。钓台:即严子陵垂钓的地方,位于浙江桐庐。 【译文】: 一夜之间,客星高悬于帝座; 千秋万载,明月照耀着渔翁的竿头。 【赏析】: 此诗为作者观会稽山钓鱼台而作。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一带。唐玄宗时期,有名士严光曾在余姚县的会稽山隐居,后被请去做官。作者以会稽山为背景,借景抒怀
注释:黄河流经百二河段时,劈开了天地;华枕之西,锁住了雍州和梁州的地盘。 赏析:此诗首联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第二联写潼关是天下险要,扼守着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之间的交通线,并控制着黄河流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后两联描写渭水从西北流向东南,横贯长安,把关中的平原、山地分割成许多小方格,形成了“山河表里潼关路”的独特地理景观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揣摩其情感、意境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以经济名”“以著作名”“以琴棋诗酒名”等,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然后指出作者的写作手法。 【答案】 译文见上。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为起句,后五句是正文。首句“以经济名”,指以经济政策、措施著称于世;次句“以著作名”
【注释】 “传家故物”:指家中世代相传的旧物。 “诗书礼”:诗、书、礼,均为儒家所崇尚的传统文化。这里泛指学问。 “松竹梅”:常比喻为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与志向。 【赏析】 此联出自清代诗人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卷三。袁枚在这首诗中,借以自题居处名斋——“知足知不足斋”,表达了自己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态度。他认为,作为读书人,固然应该追求学问、追求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认识
注释:天空的半边风清,下面有鸾鹤飞舞。海滨云起,谁在捕鱼?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和生动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徐赓陛的深情厚意。首句“天半风清下鸾鹤”,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鸾鹤翩翩起舞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次句“海滨云起孰鱼龙”,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海边的云霞比作鱼儿游动,既富有想象力又富有诗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之情
【注释】挽:送别;香苹:李香苹,唐人。李香苹是唐代诗人李邕的女儿,字艳娘,封燕国夫人。 【赏析】此诗为李邕的女婿、当时著名的文学家王勃所写,以颂扬李邕的文才和才华。全诗一韵到底,句句咏物,且每句皆用典,可谓“咏物”中的佳作。 首联“胸中锦绣三都赋”,是说李邕的胸怀中像《三都赋》那样有锦绣般的文章;“笔底烟云五岳图”,是指他笔下有如《五岳图》那样的山水画。 颔联“胸中锦绣三都赋”一句
注释: 平章风月:平章,评议、评定。风月,指美好的自然景象或人情世态。 红牙管:红色的象牙管子,指乐器中的高音部分。 剪刻烟霞:剪刻,雕刻。烟霞,指天空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古锦囊:古旧的丝织品制成的袋子,用来装东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风、月、云、霞等自然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运用“平章风月”这一成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理解诗意。“共传清节胡威绢”一句中,“胡威绢”是诗人对杨维培的赞颂,意为杨维培有清白的节操和高尚的情操;“自有家风赵忭琴”一句中,“赵忭琴”是诗人对杨维培的称赞,意为杨维培有赵孟頫这样的家风。故“胡威绢”、“自有家风”就是诗人对杨维培的赞美。 【答案】 诗句释义:共传杨维培的清白节操和高尚的情操,自有赵忭(赵孟頫)这样高超的琴艺。注释:共传:共同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