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高百尺,乃在庭之垂。
劲节摩苍天,翠枝拂幽蹊。
借问何为尔,主人前致词。
昔年家仲子,斩竹架蔷薇。
上有霜雪凋,下有蝼蚁居。
自谓终萎绝,何期忽华滋。
二载发新篁,三载去故枝。
十载始森茂,仲子遽长辞。
竹枯有时菀,人逝不复归。
睹兹手植存,能不怀惨悽。
余亦闻此言,泠泠有馀思。
起视明月下,竹影正参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绿竹高百尺,乃在庭之垂。
劲节摩苍天,翠枝拂幽蹊。
借问何为尔,主人前致词。
昔年家仲子,斩竹架蔷薇。
上有霜雪凋,下有蝼蚁居。
自谓终萎绝,何期忽华滋。
二载发新篁,三载去故枝。
十载始森茂,仲子遽长辞。
竹枯有时菀,人逝不复归。
睹兹手植存,能不怀惨凄。
余亦闻此言,泠泠有馀思。
起视明月下,竹影正参差。
译文:
绿竹高大挺拔,直插云霄,犹如庭院中的垂柳。竹子的坚韧如同青天一般,翠绿的枝叶轻轻拂过幽静的小径。我向主人询问这些竹子为何如此高大挺拔,主人告诉我他年轻时就曾砍伐竹子搭建了花架。上面的花朵已经凋谢,下面的小虫子却依然生活。他自认为会一直枯萎下去,没想到竹子竟然又重新繁盛起来。经过两年的时间,新长的竹子已经茁壮成长,第三年的时候旧的竹子就被砍掉了。经过十年的时间,竹子才长得茂盛起来,而那位曾经的年轻人也突然离开了人世。竹子的枯萎有时候也会再次生机勃勃,但人生却一去不复返。看到这些亲手栽种的竹子,怎能不感到悲伤和哀伤呢?我也听到了这句话,心中不禁涌起了许多思绪。抬头看到皎洁的月光洒在竹子上,它们的影子也显得参差不齐。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竹舍中生长的竹子所作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对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力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怀念之情。李白以“绿竹”为题,巧妙地将竹子与自己的生命历程相联系,既表现了竹子的生命力,也反映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