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知康乐能绳武;谁料苍梧反哭孙。
【注释】
张之洞:清末政治家、学者。康乐:张之洞号。绳武:继承父业,光大门庭。苍梧:广西省的别称。孙联:指张之洞的儿子。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先贤的挽联。上联“定知康乐能绳武”,意谓人们早已预感到,像张之洞这样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康乐)一定会继承父业,光耀门庭。下联“谁料苍梧反哭孙”,意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之洞之子竟在广西(苍梧)去世了。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赞颂张之洞,实际上是对张之洞之子死难的哀悼和惋惜。
定知康乐能绳武;谁料苍梧反哭孙。
【注释】
张之洞:清末政治家、学者。康乐:张之洞号。绳武:继承父业,光大门庭。苍梧:广西省的别称。孙联:指张之洞的儿子。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先贤的挽联。上联“定知康乐能绳武”,意谓人们早已预感到,像张之洞这样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康乐)一定会继承父业,光耀门庭。下联“谁料苍梧反哭孙”,意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之洞之子竟在广西(苍梧)去世了。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赞颂张之洞,实际上是对张之洞之子死难的哀悼和惋惜。
莫愁湖中山王毅勇侯像联 注释与赏析: 1. 儿女不知愁,南朝金粉,北地胭脂,何事干卿,寂寞一池吹水皱; - 注释: 莫愁湖(在今南京市):南朝的金粉(指豪华的装饰和奢侈的生活):北地胭脂(指北方的胭脂色,暗喻北方的战事):何事干卿(与你何干):寂寞一池吹水皱:形容景象寂静,没有生气。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首句“儿女不知愁”描绘了人们无忧无虑
【注释】 挽黄世泰联: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深切思念。 长安:指唐朝都城长安。 太行山色:指黄河太行山段的风光。 律河声:指黄河的声音。 倦鸟:比喻自己已厌倦尘世。 落日酒痕:指诗人在夕阳下饮酒的情景。 玉树凋霜:比喻丈夫早逝。 黄杨厄闰:指丈夫去世的时日。 哀猿啼断:形容哀伤之情难以抑制。 秋风:指秋天的风。 尘泪:指泪水如尘土般模糊不清。 【赏析】 首句“立马问长安”
【注释】 郭泰:东汉时期人,以正直著称。 范逵:东汉时期人。 陶侃:东晋初年名臣,以清正廉洁而著称。 绿衣:古代士人常穿绿色衣服,这里代指年轻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通过历史典故抒发作者对母亲和年轻一代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写郭泰与刘母的故事,郭泰拜见茅容时,用鸡黍等物留宾,表示感激。范逵与陶侃结交后,因雁排成行而哭泣座上之人,因为自己年少无知,不能识其名而惭愧
【注释】 挽束锦联:即《锦江行》。杜老,指杜甫。流离:流浪。蜀中,今属四川省。溯悲秋夔府,指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时,因秋风而作《九日蓝田崔氏庄》等诗。陈陶,唐末诗人,字子美。著作,指杜甫的著作。经予一手定,指杜诗的选编者李商隐曾为杜甫作传、序。桥公,指杜牧,曾任司户参军,因与郑馀庆不和而罢官。要约,指杜牧与郑余庆的交游往来。遗构,指郑馀庆的故宅崇文馆。停棺萧寺,言郑墓已葬,停柩于寺中。生卒
【注释】 比年:近年来。承乏:担当重任。右提左挈:比喻辅佐。以济时艰,绝域相从:以助国家之急难,在遥远的异国与我国并肩战斗。携手暂陪河朔饮:一起在河朔地区饮酒,这里指北方边境。九原:指墓地,泛指死者的坟墓。秣陵:即南京,作者当时任两江总督,治所在南京,故称南京为秣陵。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吴畹香的挽词。吴畹香曾随丈夫赴西北抗敌,后夫战死疆场,她孤苦无依,流落异乡而亡。诗人作此诗
这首诗的译文是: 国人想要不要灭亡,有拿着戈矛保卫国家的决心; 朝廷应当怜悯体恤,因为联邦与外国交战而亡。 注释: 1. 国人欲勿殇(yǎng):指国人想要保全自己国家的领土和人民。殇,古代对未满三十岁的人称殇,这里指死亡。 2. 执干戈卫社稷之志:拿着武器保卫国家的决心。 3. 朝廷宜矜恤(jīn xiù):朝廷应该怜悯体恤。矜恤,怜悯体恤。 4. 为联邦交习戎备而亡
注释:诗带禅意,半夜吟诗时,仿佛佛光分出;酒逢对手,一场醉梦中,仿佛秋虫在闹。 赏析:此诗以酒为媒介,通过描绘饮酒、吟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寂寞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注释】 甲科乙榜:科举考试的甲乙等第。何补:有什么用处?贫:贫穷。烈士:指忠烈之士。殉名:为名节而死。地下方干:指地下有怨气。犹抱恨:仍感遗恨难消。醇酒妇人:沉溺于酒色之中的女子,喻指不贤的妻子。以晦其迹:用美色掩人耳目。英雄失路:英雄无路可走。世间无忌:世上无人理解他们。总堪哀:实在令人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挽联上写的,是为一位名叫“兆鹏”的人所写的,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官
挽张开祁联 自康成不为乡里所容,衰绖出游,恸哭犹思临别赙; 惟孟坚实与纂修之事,宬编商订,蹉跎只恨未成书。 注释:开:指张皋文(张开),字尔千,号皋文,浙江海宁人。 康成:指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 乡里:家乡。 恸哭犹思临别赙:因悲伤而大哭时,仍想着送丧时的财物。 惟:只有。 孟坚:指张栻,字南轩,号南轩,湖南长沙人。 孟实:指张栻的学生王十朋。 宬(chénɡ)编:即《资治通鉴纲目》。 商订
【注释】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战死或病死。 虎头食肉: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反而去当官做幕僚。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对张之洞的哀悼,认为他死得比战场上还痛心。后两句写诗人对张之洞的不满,认为他身为朝廷大臣,却投笔从戎,去打仗。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之洞的不满和悲痛之情
注释: 挽黄体芳联:这是对黄体芳的追悼和评价。体芳,可能是人名,这里用作敬称。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类似于现代的对联。 劾平津去官,遭际圣明,直谏能容汲长孺:弹劾平津去官,遭遇圣明之世,直言进谏能够容忍像汲长孺一样的人。 传永嘉学派,践履笃实,时论以比陈止斋:传播永嘉学派,践行忠诚实在,时人评论将你与陈止斋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通过对黄体芳的生平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庐陵南康,一代伟人,肥水东流,战士能言谢开府; 临淮平西,中兴名将,朝廷北伐,知兵谁继李营州。 【注释】 庐陵:地名,今江西吉安市一带。南康:古县名,在今江西省赣县。肥水:指赣江。谢开府:指南朝宋谢灵运,曾任庐陵太守,因称其为庐陵人。北朝时期,谢灵运因事被贬至永嘉(今属浙江温州),后又被召回。临淮:地名,今安徽省寿县西北。平西:指唐代宗时名将郭子仪的字。郭子仪曾镇守临淮,平定安史之乱。李营州
【注释】: 1. 联:这里指对联。 2. 望好官若大旱望云:比喻官吏应当像盼望云下雨那样希望有贤能的人来治理。 3. 公来何暮:意思是你什么时候到,为什么来得这么晚。 4. 去恶人如农夫去草:比喻官吏应当像农民锄禾一样把坏人清除干净。 5. 民赖以安:人民依靠他得到安居乐业。 【赏析】: 这首诗用“云”、“草”这两个意象来表达诗人对于治理国家的理想和愿望。诗中运用了比喻
注释:兄规弟随,功名与两江终始; 侄先叔后,存殁系天下安危。 赏析:这是一副对联,上联“兄规弟随,功名与两江终始”意指哥哥的榜样弟弟要跟着学,兄弟二人共同为功名而努力,他们的人生与两江(即长江中下游)的命运紧密相连。下联“侄先叔后,存殁系天下安危”则是指侄子比叔叔更早去世,他们的生死关系到天下安危。整体来看,这副对联表达了对两江和天下安危的关注
注释: 贺沈:人名,这里可能是诗人的字。 引之:教导、引领的意思。 入学联:指在入学时所写的对联。 安昌:地名,这里泛指地方。 子弟:儿子女儿等子女。 无庸手:不需要别人帮助。 家令:家中长辈。 门风:门庭之风,比喻家庭风气。 异才:特殊的才能。 赏析: 这是一副赞美子弟的对联。上联“安昌子弟无庸手”,赞美的是子弟们勤奋好学,不需要别人帮助,自己就能完成学业;下联“家令门风出异才”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中,第一句“武昌同知署联”中的“同知”是官名,指管理地方的长官;“署”是官署,即办公的地方。第二句“方城为城,汉水为池”的意思是:方形的城墙就是城池,汉江的水就是护城的池子,大好江山可以坐啸。第三句“东望武昌,西望夏口”的意思是:向东望去是武昌,向西望去是夏口,平分风月交给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