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社稷,泽在生民,尽瘁历三朝,四海蒙庥,岂独棠荫遍南国;
欢其娱乐,恤其陵夷,敦交延两世,十年饱德,从今葛帔泣西华。

【解析】

①“功在社稷,泽在生民”两句,是写曾国藩为国为民的功绩。“功、泽”都是指功劳、恩泽。“社稷”指国家。“生民”即百姓。“社稷”和“生民”都指国家,这是从空间角度而言;“功、泽”和“生民”又都是指人,这是从时间角度而言。

②“尽瘁历三朝”句,是说曾国藩为国家、为百姓竭尽心力,历经三个朝代。“三朝”指清朝的三个朝代。“瘁”指劳累、辛苦。这两句诗写出了曾国藩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百姓的热爱,表现了其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③“欢其娱乐,恤其陵夷”两句,是说他关心百姓的生活。“欢”“乐”都指高兴、喜悦的意思。“娱乐”指快乐的生活。“陵夷”指衰败、没落。“两世”指两个世代,“葛帔泣西华”出自《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李延年以歌讴为幸,又造《佳人》《留客》等歌。武帝大悦,自作《两宫帛辞》,令依《巴人》一曲。每为新声变旧声,益善辞,每度为一管,皆隐括《巴人》之声以为《清商》之操。李夫人为侧,平阳公主为馆娃,常同席而坐,坐则视丝竹,因悲愁之音,命弹此曲。左右取酒食之具,方进酒,歌数阕。美人请侧,为之舞,妙处入神。武帝心醉忘餐,曰:“世间好物,吾何为不得之。”于是天马西驰,祖龙东游,帝乃登鼎门,置玉帛,飨百神,举烽鸣鼓,吹笙持醪,降云雨,兴发于巫山之穴,扬波于河海之际。故《离骚》、《九歌》之后,皆称帝渥灵通,而帝亦自谓:“朕皇考嘉禾合穗时,获若木扶桑,今帝德广运,万方来朝,乃眷西岳,顾盼东藩,思致嘉会。”盖自述功德,以见天命。后汉光武中兴,亦以“圣德”为名。“葛帔泣西华”,意谓:汉武帝时,卫子夫(字子夫)为皇后,宠冠后宫。成帝即位,立赵飞燕为皇后。赵氏得势,欲倾危卫氏。卫子夫弟夫霍去病屡立战功,封冠军侯。霍后欲杀其兄。去病惧祸及妻子,夜亡入匈奴。卫子夫求去病不得,上书告发其罪,成帝信谗毁信弟妇,穷治其事。卫家满门诛戮,唯去病昆弟得以赦免。去病卒,卫氏遂绝。去病死,葬在霸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卫子夫死,葬在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葛帔泣西华”,就是以泪洗墓之意。

④赏析:全诗句句紧扣题旨“挽曾国藩联”,既赞颂曾国藩功高震主、泽被生民、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和卓越功勋,又歌颂他与亲眷生死不渝、情深义重、忠贞不渝、坚贞不二的美好情操。

【答案】

译文

功在社稷,泽在生民,尽瘁历三朝,四海蒙庥,岂独棠荫遍南国;

欢其娱乐,恤其陵夷,敦交延两世,十年饱德,从今葛帔泣西华。

赏析:

首联“功在社稷,泽在生民”,赞颂曾国藩功高震主、泽被生民、忠君爱国、忧民济世的伟大业绩。其中“社稷”指国家,“生民”指百姓,既突出了曾国藩为国为民的崇高品德;又强调了其功绩和恩泽遍及天下,从而突出了他的功绩和恩泽。

颔联“尽瘁历三朝,四海蒙庥”,进一步赞美曾国藩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精神境界。其中“三朝”指三个朝代,既突出了他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又突出了他为政清廉、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更突出了他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四海蒙庥”既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由衷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为国家、为人民着想的高尚情怀。

颈联“欢其娱乐,恤其陵夷”,赞扬了曾国藩对民间疾苦十分关心。其中“娱乐”指快乐生活,“恤”指怜惜、同情。“欢”和“恤”都表达出他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之情;“陵”指衰落,“夷”通“颓”,指衰败、没落。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同情之情。

尾联“欢其娱乐,恤其陵夷”进一步赞扬了曾国藩对民间疾苦十分关心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葛帔泣西华”是古代女子所戴的饰物,这里借代女子的丈夫。“葛帔泣西华”既表明曾国藩的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又表明他的死讯让妻子悲痛欲绝;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