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林溪上一盘桓,墓道春阴泣汉官。
未见丰祠传俎豆,空留皎日照衣冠。
当年碧血青磷散,此地银涛白马寒。
回首平陵松柏路,子规啼遍朔风酸。
【注释】
富林溪:在浙江省富阳。盘桓:徘徊,留连。汉官:指汉代的官吏。丰祠:祭祀祖先的庙宇。俎豆:古代祭器,这里指祭品。皓月(皎日):明亮的月亮。银涛:指山涧水,泛指江河之水。平陵:《汉书·高帝纪》有“平陵陈”句,此借指故乡。子规(zǐguī):即杜鹃,又名布谷,俗称杜宇,春秋时蜀王杜宇的子孙,相传是蜀后主刘禅的魂魄,常在暮春飞鸣。朔风酸:北风吹来使人感到酸楚的寒意。
【赏析】
《舟泊富林谒陈大樽先生墓》,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七律组诗之一。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好友陈大樽而作的一首吊古诗。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寓情于景之中,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开头四句描写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停船于富林溪畔的盘桓,只见春天的阴霾笼罩着墓地,不见昔日热闹的祭祀场景;空寂的墓地上,只有明亮皎洁的月光照射着衣冠冢上的碑石。这四句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哀痛。他回忆起当年陈大樽在任蜀郡太守期间,曾向皇帝推荐诸葛亮的遗文,并亲自前往诸葛亮故居瞻仰,还曾登临武侯祠,凭吊诸葛亮。如今诗人只能凭吊故迹,感叹自己已无机会亲眼目睹这些往事。
最后两句诗人想象故人生前的豪迈与壮志,以及故人死后的寂寞凄凉景象。他想起了当年陈大樽在蜀郡任职期间,曾经率领军队抗击匈奴入侵,保卫国家,使边塞安宁。如今诗人只能独自面对那片辽阔的荒漠,不禁感慨万分。最后又以景收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富有哲理性。《舟泊富林谒陈大樽先生墓》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富林溪畔的盘桓美景和陈大樽的墓道春阴等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友人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哀痛,以及对故人生前豪迈与壮志的回忆和想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