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头云气昼冥冥,蜡屐凭高试一停。
湖面日翻荒岸白,海门天入乱山青。
孤帆是处随渔网,长笛何人起鹭灯?
谷水昆阴俱在眼,可怜二陆久凋零。
【注释】
- 登:登上。泖(mǎo)中潮音阁:地名,在今浙江嘉兴市西南的秀州。2. 冥冥:昏暗的样子。3. 蜡屐(jī):涂有蜡的鞋。4. 荒岸白:指湖水漫溢,岸边长满了草。5. 海门:指海宁县,古称海盐,是浙江杭州湾入海口处。“天入”即天水相连。6. 鹭灯:即渔火,一种用芦苇扎成的小船,夜间用来捕鱼的照明工具。7. 谷水:指吴江一带的河流。8. 昆阴:指树木的阴翳,这里泛指树荫。9. “二陆”句:语出《晋书·谢安传》记载,东晋时期,名士谢安、谢玄父子二人,以清谈为高,常在会稽山阴的别墅中与友人游宴,后因谢安被派去镇压孙恩起义军,便把会稽山当作战场,谢玄则退守在乌衣巷,所以后人常用“二陆”来指代隐居不仕的人。
【译文】
峰上云气弥漫,天空昏暗,我穿上蜡制的鞋子,登上了潮音阁。
湖面映日翻涌,一片荒芜的岸边铺上了白色的草滩,海宁的天水相连,一片青葱。
孤帆随着渔网,在湖面上漂泊不定,长长的笛声吹响了渔夫们的劳作;
吴江一带的树木,郁郁葱葱,遮住了我的视线,可那隐居不仕的二陆却早已凋零了。
【赏析】
诗写登临所见所感。首联写登楼所见:云雾缭绕,天色昏暗,作者穿着蜡屐,踏着云雾,登上了潮音阁。“冥冥”一词形容云雾之浓厚,烘托出此时此地的寂静、冷清。颔联写眺望所见:只见湖水映日翻滚,湖岸一片荒芜;海水与天相接,一片青色。这两句写景,动静结合,色彩鲜明,富有层次。颈联写登高所见:只见孤帆随着渔网,在湖面上漂流;而远处的长笛声又似乎吹起了渔民的劳作。尾联写登高所感:只见吴江一带绿树成荫,遮蔽了作者的视线;而那隐居不仕的二陆却已经消逝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画面美得令人窒息,但其中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感慨。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反映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