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黯黯月明明,院冷楼寒梦不成。
离恨已无肠可断,谁家犹送断肠声?
诗句原文:
枕上稍醒醒,忽闻蝉一声。
塞上闻笛 [唐] 张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济上闻笛 [明] 文徵明
关山不隔梅花梦,吹破乡愁笛里春。夜水不波残月上,江湖多少未眠人。
译文与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听到笛声的感受。首句“枕上稍醒醒,忽闻蝉一声”描述了诗人在梦中被蝉的叫声唤醒的情景。接着,“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描绘了笛音在夜空中回荡,月光洒在冷沙和晴窗的景象。而“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声音的来源感到困惑和好奇。最后两句“关山不隔梅花梦,吹破乡愁笛里春。”和“夜水不波残月上,江湖多少未眠人。”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梦境的留恋。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枕上听笛”为引子,巧妙地将笛声引入到诗人的梦境之中。通过描写笛声在不同地点(塞上、济上)的飘渺与消逝,以及诗人对这些声音的感受,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感觉。这种感觉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时间以及梦想等主题的思考。此外,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塞外明月”、“燕雁稀疏”、“残月”、“江湖未眠人”,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