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晚风石,斜曛窥竹扉。
鹿衔芳草去,鸟破碧云飞。
树古喧天籁,衣轻澹翠微。
此中有幽意,信宿莫言归。
云岫庵
兀坐在风中,傍晚的微风拂面而来,我倚靠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斜阳透过竹林的缝隙洒落下来。
鹿衔着芬芳的草离去,鸟儿振翅飞过碧蓝的天空。
树林古老而喧哗,仿佛在奏响天籁之音;衣襟轻舞,仿佛被翠绿的山色轻轻拥抱。
在这幽静之地,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信宿之后,我决定不再回去。
兀坐晚风石,斜曛窥竹扉。
鹿衔芳草去,鸟破碧云飞。
树古喧天籁,衣轻澹翠微。
此中有幽意,信宿莫言归。
云岫庵
兀坐在风中,傍晚的微风拂面而来,我倚靠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斜阳透过竹林的缝隙洒落下来。
鹿衔着芬芳的草离去,鸟儿振翅飞过碧蓝的天空。
树林古老而喧哗,仿佛在奏响天籁之音;衣襟轻舞,仿佛被翠绿的山色轻轻拥抱。
在这幽静之地,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信宿之后,我决定不再回去。
云岫庵 兀坐在风中,傍晚的微风拂面而来,我倚靠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斜阳透过竹林的缝隙洒落下来。 鹿衔着芬芳的草离去,鸟儿振翅飞过碧蓝的天空。 树林古老而喧哗,仿佛在奏响天籁之音;衣襟轻舞,仿佛被翠绿的山色轻轻拥抱。 在这幽静之地,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信宿之后,我决定不再回去
沈甡是清代的诗人。 字子敦,号子惇,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清代诗歌的脉络,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沈甡及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注释】 大同:今山西大同市。 千岭:指连绵不断的群山。 阴岳:山高而云密,故称阴岳。 三城:即应州城(治所在今山西应县)、朔州城(治所今天镇)和云州城(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 雕弓:形容地势险要,像张满的弓箭。 白草:这里指草原。 飞狐:古关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北。 天险:指雁门关一带地势险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通:畅通。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边塞风光的。前四句写山势雄奇;后四句写边塞风光
太行山 山作潼关险,艰哉势独雄。 千盘拔河内,一折走辽东。 大壑云雷伏,阴崖日月通。 巍巍天下脊,元气结鸿蒙。 注释: 1. 太行山:指位于中国北方的山脉。 2. 山作潼关险:形容太行山如潼关一般险要。 3. 艰哉势独雄:感叹太行山地势之雄伟,难以匹敌。 4. 千盘拔河内:描述太行山蜿蜒曲折,如同盘绕在黄河以南的地区。 5. 一折走辽东:指太行山从中间断开,形成了一个峡谷通向辽东。 6.
【注释】猛虎:指瀑布。滩:指险滩,急流。渚:小洲。舟:小船。人:行船的人。虹蜺(ní):云气。菡萏(hàn dàn):荷花。浊酒:浑浊的酒。三老:指陶渊明。 【赏析】此诗描写了庐山东林寺一带壮丽的山景和奇丽的江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二句写瀑布。高耸的崖壁之上,瀑布奔泻而下,声如雷鸣,气势雄伟。诗人抓住其特点,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壮美景象。“直下”二字,既形容了瀑布的高度
注释: 即事二首其二 睡起春慵拂晓飔,搅人幽梦是黄鹂。 一竿犊鼻随南阮,何事绵绵催画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诗人慵懒地醒来,被窗外的黄鹂声所唤醒。诗人用“一竿犊鼻”形容竹笛的声音,与“南阮”相呼应,形象生动。诗人用“何事绵绵催画眉”表达了对黄鹂声音的无奈和厌烦。整首诗充满了宁静、惬意的感觉
山萼纷纷出槿红,月窗有句向文同。 鸳鸯锦下支机石,可是相如轸上逢。 注释 1. 山萼:指的是山中的树木,萼指花萼。 2. 出槿红:槿花盛开时色彩鲜艳,这里形容夏季的花朵。 3. 月窗:夜晚的窗子。 4. 有句:有诗或诗句。 5. 文同:宋代诗人陆游的号。 6. 支机石:传说中的一种石头,传说中用来支撑鸟巢的机缘。 7. 相如:汉代大诗人司马相如的字,这里是借代诗人自己。 赏析
国学观礼闻雅颂 【注释】国学:古代指国家的最高学府,此处指太学。雅颂:指古代的《诗经》,分为雅诗和颂诗两类。 【赏析】这是写在国学太学中观看《诗经》演出的情景。 辟雍尊首善,逖迩利观光 【注释】辟雍:古代帝王的学校,也泛指学校。首善:第一等的善事,即最高标准。逖迩:远处、远方。 【赏析】这两句是说,太学作为国学的最高学府,是全国教育的第一要地,也是全国文化教育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