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踏遍上吴航,萍末风生暮色黄。
帆影带归湖墅月,衣裾留得芰荷香。
采菱船过波纹碎,脱网鱼跳水气凉。
行到小桥深柳处,人家烟火似横塘。
【赏析】
此诗为西湖游览之作。首联点明地点,描绘了诗人乘船过塘西的情景;颔联写晚霞映照水面,舟中人衣裾还留有芰荷的芳香;颈联以“水纹”、“鱼跃”等细节刻画了湖上景色,同时写出了渔民捕鱼时的热闹场面;尾联则写到了小桥深柳处人家的烟火,表现了一幅宁静的西湖图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
苏堤踏遍上吴航,萍末风生暮色黄。
帆影带归湖墅月,衣裾留得芰荷香。
采菱船过波纹碎,脱网鱼跳水气凉。
行到小桥深柳处,人家烟火似横塘。
【赏析】
此诗为西湖游览之作。首联点明地点,描绘了诗人乘船过塘西的情景;颔联写晚霞映照水面,舟中人衣裾还留有芰荷的芳香;颈联以“水纹”、“鱼跃”等细节刻画了湖上景色,同时写出了渔民捕鱼时的热闹场面;尾联则写到了小桥深柳处人家的烟火,表现了一幅宁静的西湖图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
诗作解析 第一首- 诗句:归来安稳卧烟萝,花信风柔春渐过。满径白云人迹少,一帘红雨鸟声多。闲来垂钓常忘饵,病后慵书不换鹅。除却浮家更无事,办装先去买青蓑。 - 译文:归来安睡在烟雾缭绕的萝中,春天的消息随风温柔地过去。满路的白云人迹稀少,一帘的红色细雨鸟儿叫声繁多。闲暇时我常常忘记鱼饵去钓鱼,生病之后懒得换鹅毛笔书写。除了漂泊在外没有其他的事了,先买青蓑准备去江边。 - 注释: 1. 春兴
【赏析】 此诗为西湖游览之作。首联点明地点,描绘了诗人乘船过塘西的情景;颔联写晚霞映照水面,舟中人衣裾还留有芰荷的芳香;颈联以“水纹”、“鱼跃”等细节刻画了湖上景色,同时写出了渔民捕鱼时的热闹场面;尾联则写到了小桥深柳处人家的烟火,表现了一幅宁静的西湖图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
沈朝初(1649—1702)是清朝时期的诗人。他不仅是一位文人,也是一位进士,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其的介绍: 1.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沈朝初生于清康熙十八年,字洪生,号东田。据记载,他出生在江苏吴县,即现今的苏州。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文化氛围和文学追求。 - 科举之路:在清代,科举考试是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沈朝初于康熙十八年中进士,并改任庶吉士
诗作解析 第一首- 诗句:归来安稳卧烟萝,花信风柔春渐过。满径白云人迹少,一帘红雨鸟声多。闲来垂钓常忘饵,病后慵书不换鹅。除却浮家更无事,办装先去买青蓑。 - 译文:归来安睡在烟雾缭绕的萝中,春天的消息随风温柔地过去。满路的白云人迹稀少,一帘的红色细雨鸟儿叫声繁多。闲暇时我常常忘记鱼饵去钓鱼,生病之后懒得换鹅毛笔书写。除了漂泊在外没有其他的事了,先买青蓑准备去江边。 - 注释: 1. 春兴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杨慎所作的,表达了他对随园先生(袁宏道的字)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西泠才子到江东,雅望分明山斗同。 注释:西泠才子指的是袁宏道,他在江东地区很有才华。这里的“雅望”指的是高尚的声望或名声。“山斗同”是指他的声望与古代的高山和北斗星一样高,都是人们仰望的对象。 2. 独起斯文高百代,何妨此老不三公。 注释:“独起”意为独自崭露头角
【译文】 七年没有在这座山上行走,满山衰草连天,去路生满了荒草。 只有一座高塔的残存的轮廓,在绝壁之上,像一只孤独的鸟。 怪松时作怒涛声,好像有蛟龙在水中翻腾。 溪深虎渡风初急,洞黑雨未晴。 犹有当时遗衲在,白云楼下话茶铛。 【注释】 天竺:佛教语,指中国古印度。 纪游:记录游历所见。 七年不向此山行:意思是七年之中不曾来过这座山,“不向”是“未曾到过”的意思。 衰草连天去路生:形容山野荒凉
闻吴中旱 南国惊传云汉歌,空闻阙下颂嘉禾。 粒馀鹦鹉三秋少,草尽飞蝗八月多。 栗里已无田种秫,舂陵难遣吏催科。 长河天上谁能挽,一泻乡关润绿莎。 注释: 闻吴中旱 —— 听到江南发生旱灾的消息。 南国惊传云汉歌 —— 南方传来的旱灾消息令人震惊。 空闻阙下颂嘉禾 —— 只能听到朝廷上颂扬丰收的歌舞。 粒馀鹦鹉三秋少 —— 稻谷还没有成熟就遭遇了旱灾,只剩下很少的水稻。 草尽飞蝗八月多 ——
南园竹枝词 沈郎园里柳如绵,新抽荷叶又田田。 拾得柳花为侬絮,摘来荷叶当郎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沈郎园里柳如绵:这句描述了沈郎园内柳树的茂密,如同绵延不断的丝线,给人以柔和而优美的视觉感受。 - 新抽荷叶又田田:这里描绘了刚从水中抽出的荷叶,形状圆润,像一片片绿色的田田。 - 拾得柳花为侬絮:通过拾取散落的柳花比喻自己为对方做棉絮一样,表达了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关怀。 -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描述了作者与朋友南疑子游庐山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首联“南疑未到匡庐峰,匡庐千仞罗胸中。” 注解: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来到庐山的期待和激动心情。 2. 颔联“文章驱使巨灵手,奔腾络绎相为雄。” 注解:形容庐山的自然景观如同文章一般精妙,山峰如巨灵般雄伟壮观。 3. 颈联“行囊一卷方筁集,横峰侧岭起咫尺。” 注解:描绘了庐山景色的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