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栖隐老遗民,脉守先型总逼真。
藜阁更残星火乱,书池香散鸟烟屯。
固知嘉定失朱子,谁识元丰丧伯淳。
记得年前曾有梦,兰摧合应最高人。
诗句逐句释义
- 江干栖隐老遗民 - 描述诗人自己像江边隐居的老人,过着简朴的生活。
- 脉守先型总逼真 - 指诗人的血脉中保持着对先贤的敬仰,这种精神是真实的。
- 藜阁更残星火乱 - 指的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星星和灯火显得格外明亮,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 书池香散鸟烟屯 - 描述的是书房里书籍的气息随着烟雾消散,只剩下鸟儿在巢中安静地休息。
- 固知嘉定失朱子 - 明确知道嘉定这个地方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学者朱熹。
- 谁识元丰丧伯淳 - 表达了对于元丰时期著名学者王伯淳去世的遗憾。
- 记得年前曾有梦 - 回忆起过去某个特定的梦想或经历。
- 兰摧合应最高人 - 暗示了如果兰花因为某种原因被摧毁,那么应该还有比它更高大的人存在。
译文
江边的隐居生活,我这样的老人依然保持对先贤的敬仰。
夜晚时分,星空下,灯火闪烁,仿佛一切都变得杂乱无章。
书房里,书籍的气息逐渐消散,而鸟儿却静静地栖息在巢中。
对于嘉定失去一位伟大学者朱熹的事实,我深感悲痛。
谁能理解元丰时期著名学者王伯淳已离世?
回想起过去某个特殊的时刻,心中充满了感慨。
即使兰花被摧残,但我相信还有比我更高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居老人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先贤的怀念以及对逝去学者的哀悼。诗中的“脉守先型总逼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决心;而“谁识元丰丧伯淳”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充分理解和继承前辈智慧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