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多饶舌,摭拾败与成。
逢时或中才,失志每豪英。
姊稗占土膏,差强不熟粳。
镈镛置不考,翻逊瓦釜鸣。
桓荣遭汉盛,曲谨有能名。
贺循遘衰晋,贤良终见轻。
所以逃虚子,羞与造物争。
江淹惜敬通,恨赋空不平。
【注释】
时会:时光。
史氏多饶舌,摭拾败与成。
逢时或中才,失志每豪英。
姊稗占土膏,差强不熟粳。
镈镛置不考,翻逊瓦釜鸣。
桓荣遭汉盛,曲谨有能名。
贺循遘衰晋,贤良终见轻。
所以逃虚子,羞与造物争。
江淹惜敬通,恨赋空不平。
【赏析】
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
第一句“时会”是全诗的中心语,它概括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第二句“史氏多饶舌,摭拾败与成”,诗人认为那些喜欢议论的人总是把失败和成功都说成自己的功劳,这是他们的本性所致。
第三句“逢时或中才,失志每豪英”,这句诗表明,在适当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成为英雄豪杰;而在失意的时候,则可能变成狂傲之人。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成败得失的看法。
第四句“姊稗占土膏,差强不熟粳”,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比喻那些擅长投机钻营、善于阿谀奉承之辈。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却没有真正的实力和智慧。
第五句“镈镛置不考,翻逊瓦釜鸣”,这句诗以乐器来比喻人。诗人认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像被弃置不用的乐器一样,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而真正的强者却能够发出震撼人心的乐声。
第六句“桓荣遭汉盛,曲谨有能名”,这句诗以桓荣为例,说明在盛世时期,一个人如果表现得过于谨慎小心,反而容易被忽视。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则会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
第七句“贺循遘衰晋,贤良终见轻”,这句诗以贺循为例,指出在国家衰败之际,那些贤良之士往往会受到轻视。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气馁,而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终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八句“所以逃虚子,羞与造物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态度。诗人认为追求虚名是一种耻辱,不值得去做。他宁愿与自然万物为伍,也不去争那虚无缥缈的功名利禄。
第九句“江淹惜敬通,恨赋空不平”,这句诗以江淹为例,说明他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遗憾和痛苦。他的《恨赋》虽然充满情感和才华,但却无法得到世人的认可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时会、史氏、逢时、姊稗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感慨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