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笼雾认难真,道是还非梦里身。
仿佛汉家宫殿冷,隔帷遥见李夫人。
注释:
雾中花,雾蒙蒙的花,难以辨认真假。
道是还非梦里身,仿佛是梦中的汉家宫殿,又觉得冷清。
仿佛汉家宫殿冷,隔帷遥见李夫人。
名花笼雾认难真,道是还非梦里身。
仿佛汉家宫殿冷,隔帷遥见李夫人。
注释:
雾中花,雾蒙蒙的花,难以辨认真假。
道是还非梦里身,仿佛是梦中的汉家宫殿,又觉得冷清。
仿佛汉家宫殿冷,隔帷遥见李夫人。
【注释】 清镇县: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原名“水西”。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日。 水上浮萍沙上蓬,牂牁江畔晚凉中。 水上漂浮的浮萍和沙滩上的蓬草,在牂牁江(今北盘江)边沐浴着傍晚的凉风。 牂牁江:流经贵州中部、广西东部及云南东南部,为珠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 无双今夕羁孤客,第一春桥系短篷。 在这七夕之夜,我如同孤独的旅人,羁绊于异地他乡
题读书楼 人生何谓富,山水绕吾庐。 人生何谓贵,闭户读我书。 君构读书楼,楼与山水俱。 藏书数千卷,任君畋且渔。 山水契动静,读书友轩虞。 眺望连近远,梦寐俱恬愉。 此身置太古,此心游太虚。 回视尘世间,富贵吾土苴。 注释: 1. 人生何谓富,山水绕吾庐:人生何必追求财富?只要拥有美丽的山水围绕我的小屋。 2. 人生何谓贵,闭户读我书:人生何为尊贵?只要闭门读书,享受知识的充实。 3.
游虞山北麓至破山寺 山郭晴光照翠筠,依然破戒省前身。 风凉更为传清梵,山好犹应识故人。 壑谷盘回都是路,草花幽寂自长春。 共师会到无言处,却信人间幻是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游历虞山北麓至破山寺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首句“山郭晴光照翠筠”,开篇即展现了山峦在晴朗的日子里被阳光照耀的景色
汪应铨是清代的诗人。 字杜林,号梅林,江苏常熟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文学成就也颇为显著。他不仅是康熙五十七年的状元,还曾历任翰林院修撰及掌修国史等职,最终官至左春坊赞善。汪应铨的文学作品中,《题读书楼》是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山水与读书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知识与自然之美的高度赞美。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汪应铨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更在艺术修养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追求
题读书楼 人生何谓富,山水绕吾庐。 人生何谓贵,闭户读我书。 君构读书楼,楼与山水俱。 藏书数千卷,任君畋且渔。 山水契动静,读书友轩虞。 眺望连近远,梦寐俱恬愉。 此身置太古,此心游太虚。 回视尘世间,富贵吾土苴。 注释: 1. 人生何谓富,山水绕吾庐:人生何必追求财富?只要拥有美丽的山水围绕我的小屋。 2. 人生何谓贵,闭户读我书:人生何为尊贵?只要闭门读书,享受知识的充实。 3.
诗句: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 译文: 三年的灯光辉映着这繁华的都城,原本期待着在这日子里一鸣惊人,如果心中还有一丝偏私的念头,那就像江水一样无法平息; 注释: 1. "三年"指的是作者在金陵生活或工作了三年的时间。 2. "灯火"是指金陵的繁华景象,这里的"灯火"不仅仅是指夜晚的街灯,更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3. "飞腾"在这里是比喻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其计划迁移到五㲼的心境。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初夏拟移家五㲼 - “初夏”指的是初春末夏时节,“拟”表示打算或计划的意思,“移家”是指搬家,“五㲼”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指代一种植物或者象征性地指代一个地方。 2. 青山典尽意何如 - “青山”指的是远处的山景,“典”可能是指典当或者借用的意思,“尽”表示用尽或用完,“意何如”是表达对这一决定是否满意的疑问。 3.
【注释】 清镇县: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原名“水西”。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日。 水上浮萍沙上蓬,牂牁江畔晚凉中。 水上漂浮的浮萍和沙滩上的蓬草,在牂牁江(今北盘江)边沐浴着傍晚的凉风。 牂牁江:流经贵州中部、广西东部及云南东南部,为珠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 无双今夕羁孤客,第一春桥系短篷。 在这七夕之夜,我如同孤独的旅人,羁绊于异地他乡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副对联: 1. 门联 - 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装饰,通常是挂在门口的一对对仗工整、富有深意的语句,用以表达某种祝愿或是警示。 2. 臣心如水 - “臣”在这里指的是对联的作者或书写者,即“我”。“心如水”是一个比喻,用水来形容人的心境平静如水,没有波澜,表示一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态度。 3. 王道犹龙 - “王道”指的是王者的统治之道,即帝王的统治方法或治理策略
【注释】 好古:喜爱古代的。周孔:指孔子、周公,即儒家。孔是孔子的号,周公是西周的大臣;这里借指孔子及其学说。 探:研究。孔:孔子,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主张“有教无类”,注意发展学生的才能和品德,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了《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