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犹飞雪,黄云接闇门。
烽烟暂过野,篱落不成村。
虎为当途扑,鱼因得食喧。
眼边装束变,番女坐高原。
诗句释义
1 “春尽犹飞雪,黄云接闇门” - 这句描述了春天结束时,天空中仍有雪花飘落的景象。”黄云”可能指的是一种黄色的低垂或遮蔽的云层,”闇门”则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或地形。
- “烽烟暂过野,篱落不成村” - 描述了在烽火(一种警报信号)暂时过去之后,田野和村庄都遭受了影响。”烽烟”是古代边防的一种报警信号,而”篱落不成村”则意味着乡村失去了原有的宁静与秩序。
- “虎为当途扑,鱼因得食喧” - 这两句诗描绘了动物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虎在途中被扑倒,鱼因捕食变得喧闹。这里的”扑”和”喧”都是形容虎和鱼的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 “眼边装束变,番女坐高原” - 最后一句描述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里的“眼边装束”可能指的是人们的服饰或者装饰,而“番女”则是指居住在高原的少数民族女性。
译文
春末仍然有雪飘,黄云低垂遮蔽着昏暗的门户。
烽火短暂地越过田野,篱笆无法形成村庄。
虎因阻挡在路上而被捕,鱼因捕捉食物而喧闹。
当地妇女的眼睛旁装束改变了,番女坐在高原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春天结束仍下着雪,展现了自然界的不稳定性;烽火的临时过去后,田野和村庄受到影响,反映了战争对和平的影响。老虎和鱼儿的行为变化,进一步强调了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描述当地妇女改变的装束和番女的居住情况,可能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变迁的思考。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物行为,传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导致社会和文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