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对大庭,三策天人儒者事;
死留遗表,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首先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最后总结概括即可。
“早对大庭”是说张之洞早年在朝廷上就敢于直言进谏;“三策天人儒者事”是说张之洞提出过三份重要的奏疏,都是为天人关系、儒家思想而提出的;“死留遗表”是说张之洞临终前还写了一篇《致先祖》的遗表,表示自己的心志和抱负;“两朝开济老臣心”是说张之洞一生两度担任宰相,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表现出一个老臣的忠诚之心。
【答案】
译文:我年轻时就敢在朝廷上直言进谏,三次上奏书,提出治理国家的办法,这是天人关系的主张,也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我在临死之前还写下了这篇《致先祖》,来表达我的忠贞之心。我曾两次担任宰相,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赏析: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湖南湘潭人,清朝政治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等学问。道光二十年(1840),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学习。清道光三十年(1853),任湖北乡试同考官,主持乡试。咸丰四年(1854),调任山东按察使,不久调任安徽布政使兼署巡抚,镇压太平军起义。同治元年(1862),任两江总督。曾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和金陵船坞。光绪五年(1879),任湖广总督兼督办粤汉铁路事务。光绪六年(1880),任钦差大臣出使日本、美国、秘鲁、秘鲁。光绪八年(1882)十二月,任湖广总督兼督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光绪九年(1883),调任两广总督兼督办广东海防事宜。次年,任两广总督兼督办广西边防事宜。光绪十二年(1886),任协办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光绪十四年(1888),因病辞职回原籍。光绪十六年(1890),病逝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