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宫池慕孔颜,鲁灵光殿共追攀。
金汤瓦碎苍龙失,宝剑星飞玉虎闲。
海内人伦尽东国,近来豪俊数西山。
明知李萼书堪用,欲补青天奈石顽。
诗句释义:王大司成,即王莲生,他在祭祀时模仿周公和孔子的形象进行祭奠,以表达对先圣的敬仰之情。
{诗句翻译:
在古代礼制中,俎豆是用于祭祀的礼器,而宫池则代表着帝王的居所。诗人通过这种对古代礼仪的追忆,表达了对先贤孔子和鲁灵光殿的敬仰之情。
金汤(指坚固的城池)瓦碎,苍龙(象征国家的象征)失去,宝剑星飞,玉虎闲适。这四句诗分别描绘了国家的危机、个人的失落、理想的幻灭以及现实的空虚感。
海内人伦尽东国,近来豪俊数西山。这里指的是国内的贤人已去,而那些有才能的人则隐居于西部的山林之中。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内人才凋零的感叹。
明明知道李萼书能派上用场,却又想修复那难以填补的青天。这里的“青天”比喻为治国的理想,而“石顽”则暗指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政治理想。
诗人通过这些诗句,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诗句”1. 俎豆宫池慕孔颜,鲁灵光殿共追攀。
金汤瓦碎苍龙失,宝剑星飞玉虎闲。
海内人伦尽东国,近来豪俊数西山。
明知李萼书堪用,欲补青天奈石顽。}
王大司成莲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作品《王大司成莲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根据诗句逐一进行赏析:诗句解读
- 俎豆宫池慕孔颜,鲁灵光殿共追攀:此句描绘了古代礼制中俎豆与宫池的情景,象征着对古代圣贤孔子及其所在的鲁灵光殿的敬仰。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写,体现了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追忆。
- 金汤瓦碎苍龙失,宝剑星飞玉虎闲:这句诗通过对比“金汤”(坚固的城池)、“瓦碎”(破碎)和“苍龙”(国家的象征)以及“宝剑星飞”(宝剑划破长空),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危机和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而“玉虎闲”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无奈。
- 海内人伦尽东国,近来豪俊数西山:此句表达了国内人才凋零的现实,同时也暗含了对隐居于西部的豪俊们的怀念或赞赏。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既反映了现实的残酷,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明知李萼书堪用,欲补青天奈石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的渴望,但同时意识到现实中存在的重重困难,如同“石顽”般难以逾越。诗人在这里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政治理想的坚守。
- 诗句赏析
- 对古代圣贤的崇拜:诗人通过对古代礼仪、宫殿的描述,以及对孔子等圣贤人物的敬仰,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 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多次提到的“东国”、“西山”,反映了诗人对国内人才凋零、国家危机的深切关注。
- 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无限憧憬以及对当前困境的无奈接受。
- 对政治理想的坚守:尽管面对国家危机和个人困境,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 文化背景分析
- 儒家思想的影响: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制观念、道德修养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 历史事件的影响: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孔子、鲁灵光殿、国家危机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文学流派的特点: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符合唐诗宋词的传统风格,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王大司成莲生》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