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岘首悲羊祜,苕上登临亦此山。
风景未因吴楚异,兴怀同在乱离间。
光浮碧浪群峰远,日暗黄云宿鸟还。
剩有群公寻逸社,芒鞋藜杖一追攀。
【诗句解读】
荆南岘山:荆州南面的岘山,因为羊祜曾在此山作过短暂停留而得名。
苕上登临亦此山:在苕地也能看到这座山。苕,地名,位于今湖北鄂州一带。
风景未因吴楚异:这里的“吴楚”代指中原和吴越一带,即指战乱中的中原地区。风景没有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兴怀同在乱离间:这里指的是作者在战乱中的心情与吴楚两地的人们一样。
光浮碧浪群峰远:日光照耀着碧绿的波浪,远处的山峰显得更加遥远。
日暗黄云宿鸟还:夕阳西下,天空被黄云笼罩,鸟儿归巢。
剩有群公寻逸社:还有一群官员在寻找隐逸之士。
芒鞋藜杖一追攀:穿着草鞋,拄着藜杖,一起追逐那些隐逸之士。
【译文】
荆州南部的岘首因为羊祜曾经到访而闻名,苕地上也能看到这座山。风景没有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心情也没有因为身处战乱之中而不同。阳光照耀着碧绿的波浪,远方的山峰显得更加遥远;当夕阳西下时,天空被黄云笼罩,鸟儿归巢。虽然还有一群官员在寻找隐逸之士,但他们已经无法追随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岘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现状。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羊祜、吴楚等,增加了诗歌的内涵和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作品,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