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山中富奇药;那知竹里是仙村。
【注释】
闻道:听说。竹里:竹林深处。仙村:神仙居住的村庄。
【赏析】此诗以“奇药”为引子,抒发对山中美景、仙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二句用设问手法,既写出对山间奇药的向往,又暗点出山中竹里即有仙村,引出下文对仙境的描绘。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清新流畅。
闻道山中富奇药;那知竹里是仙村。
【注释】
闻道:听说。竹里:竹林深处。仙村:神仙居住的村庄。
【赏析】此诗以“奇药”为引子,抒发对山中美景、仙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二句用设问手法,既写出对山间奇药的向往,又暗点出山中竹里即有仙村,引出下文对仙境的描绘。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清新流畅。
诗句:“花前白酒倾云液;涧底松根斸雪腴”。 这首诗是苏轼的《和钱穆父咏柳》,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该诗更为详细的解析: 1. 诗人简介: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 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苏黄”的代表人物。其诗词作品广泛涉及人生哲学
诗句“羞为毛遂囊中颖;莫示孙郎帐下兵”是一句出自清代的对联,由岑雨岩创作。这对联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被广泛传颂和赞赏。下面将对这两句话进行逐句释义: - 羞为毛遂囊中颖:这里的“羞”表示不愿意或不敢的意思,“毛遂”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而“囊中颖”则是指毛遂的才华,但在这里被形容为“羞于展示”。这句的意思是说,宁愿保持自己的才华不被显露出来,也不愿意轻易展现出来
“知我自观犹可厌;此君何处不相宜”是宋代诗人苏轼的《竹鹤》中的句子。这句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展示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诗句解读: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我观察的一种反思和批评。诗人在诗中写道:“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意思是如果我自己观察自己都感到厌恶,除了您,还有谁会愿意来找我呢
【注释】 未忍:不忍心。倾浇:倾倒,指饮酒。别酒:送别的酒。那堪:怎么承受得起。重作:再写。看春诗:即《春日偶成》诗。 【赏析】 这首五绝,是作者在与友人话别时,以苏轼的“欲把一尊空对月”“莫辞酒味薄”等诗句为引子而作。前两句是说,不忍将离别时的一杯送别酒倾倒在地上;怎堪得要再动笔来写一篇看春的诗篇。这两句诗,是作者当时心情的写照。 首句“未忍便倾浇别酒”
诗句如下: 不知门外韩擒虎, 却见云间陆士龙。 注释: - 韩擒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 陆士龙:古代名士,与陆机、陆云并称“三陆”。 译文: - 当我听到门外传来了韩擒虎的消息,心中并不感到惊讶;反而看到了云间的陆士龙,我不禁心生敬畏。 赏析: - 这首诗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著称,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英雄气概和忠诚精神的钦佩。首句“不知门外韩擒虎”暗含警觉之意
【注释】 曲蘖:指酒曲,也泛指酿酒的原料。瘦词:瘦辞,指言简意赅的诗词句。芙蓉:荷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苏轼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高士例应怜曲蘖”一句,赞美了诗人的高洁品质。诗人认为,像陶渊明这样的高人隐士,应该怜惜那些曲蘖,也就是酿酒时必不可少的原料,因为曲蘖是酿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曲蘖,就没有醇香的美酒。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尊敬
【注释】: 早岁曾为荆渚客:早年时,我曾在荆州作客。 晚年更似杜陵翁:晚年时,我又像杜甫一样。 杜陵:唐代诗人杜甫在长安城南的杜陵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人生的一种感慨和自我评价。"早岁曾为荆渚客",指的是他早年时期在荆州做客的经历;而"晚年更似杜陵翁"则是说他晚年时期,又如杜甫一般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 诗中的“杜陵”二字,既是地点,又是人名。杜陵,即指杜甫的故居,位于长安城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注意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落笔已吞云梦客:指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江上之清风”的意境。披衣闲咏舞雩风:指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 【答案】 ①落笔已吞云梦客: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以及他写的《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描写
注释: 1. 他年:指将来。颂遗爱:歌颂他的美德和遗留下来的恩德。 2. 知君:知道您,这里代指苏轼。决狱:审理案件。阴功:暗中做好事。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李常所写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李常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首句“此地他年颂遗爱”,表达了诗人对李常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他认为,李常在这个地方所做的贡献将会被人们传颂,他的美德和恩德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第二句“知君决狱有阴功”,则是对李常司法公正
注释:后来的苏轼,他又有谁知道他的趣味?你到了杭州,应当先诵读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写于苏轼被贬杭州后。前两句“后来那复知其趣;君到先应诵此诗”,是说后来的苏轼,他又怎么知道他的趣味?你来到杭州,应当首先背诵这首诗。诗人用设问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苏东坡知趣、有才情、有情趣的赞美和仰慕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注释】 集苏轼诗联:这是一首集句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坛有“文章太守”之称。 白足:僧人的脚。 禅味:禅宗的味道。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禅宗往往讲究随缘自适,超脱物外,参禅的人要通过静坐来体验禅宗的味道。 丹经:修炼道教或佛教的典籍。道家认为,人的形体和精神是一体的,精神可以长生不老,故又称“道藏”。 妄言
诗句原文: 万户春风为子寿; 半瓶浊酒待君温。 译文解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万户春风为子寿",意味着千家万户都以春风的形式庆祝你的生日,表达了亲朋好友对你的深深祝福和关怀。"半瓶浊酒待君温",则描绘了一种简朴却充满情意的迎接方式,用半杯酒作为温暖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关键词注释: - 万户春风
这首诗是集苏轼诗联,其含义如下: - 留得一钱何足赖:"钱"在古代货币中代表价值。"留得一钱何足赖"意味着拥有一点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这表达了一种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 结为三友冷相看:"三友"可能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为三友冷相看"意味着在艰难困苦中相互支持,共同前行。这表达了一种对友谊的重视,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译文: -
注释:我亲手栽种的几棵松树现在都低垂了,寺中的修竹却不知道门在哪里。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写松、竹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官场腐败的不满。首句“手植”二字,点明是诗人亲手所种,而“今偃盖”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世态炎凉的感叹。后一句“寺藏”二字,点出是僧人所种,而“不知门”三字,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腐败的无奈。整首诗句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此题要求分析“集苏轼诗联”,结合“自笑餐毡典属国;难邀骂座灌将军”这两句可知,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作者通过咏史抒怀的形式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之意。第一句“自笑餐毡典属国”,意思是我嘲笑自己像古代的匈奴人那样在毡帐里吃饭,典属国是汉武帝设置的一个官职名称,相当于汉代的“郡守”
注释: 愿随壮士斩蛟蜃:愿追随勇士们一起斩断蛟龙和蜃气楼。 要使天骄识凤麟:要让那些骄横的统治者认识凤凰麒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苏轼的赞美,表达了他希望为国家效力的决心。诗中“愿随壮士斩蛟蜃”表达了他要像英勇的战士一样,斩断蛟龙和蜃气楼,保卫国家的安宁。“要使天骄识凤麟”则表明了他要让那些骄傲自大的统治者认识凤凰麒麟,明白真正的人才是国之栋梁。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