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岛逋逃客,焉驱元亮饥?
沧江资挹注,乔岳得凭依。
淑德生难报,高情世所稀。
每餐芳被颊,愧感泪沾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分析。首先读懂全诗意思,然后逐句进行赏析。“侨中旧生资助度日感赋”意思是:侨中旧友帮助度过难关而作的诗。“绝岛逋逃客”,指作者自己,说自己像被流放到荒岛上的诗人陶渊明,“焉驱元亮饥?”意为我怎能像陶渊明一样,在困境中还忧国忧民?“沧江资挹注,乔岳得凭依”意译为:在沧海之滨得到了恩赐,如同登上了高山,得到了依靠。“淑德生难报,高情世所稀”意译为:高尚的品德难以报答,高尚的情感世上少见。“每餐芳被颊,愧感泪沾衣”意译为:每天吃的都是芳香的食物,内心愧疚,泪水沾满衣衫。

【答案】

译文:我在荒岛上度过了艰难困苦的生活,得到朋友的资助才度过难关。虽然像陶渊明那样身处困境仍忧国忧民,但自己怎可与陶渊明相提并论呢?我在沧海之滨得到了恩赐,如同登上了高山,得到了依靠。高尚的品德难以报答,高尚的情感世上少见。每天吃的都是芳香的食物,内心愧疚,泪水沾满衣衫。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中以自述的口吻道出了自己因贫困而流落异乡,受到朋友周济而生活安定、心情舒畅的心情。

第一句“绝岛逋逃客”,说自已就像被流放的陶渊明一样,身处荒岛,过着流亡的生活。“焉驱元亮饥?”,是说自已怎么能够像陶渊明一样,在困顿中还忧国忧民?陶渊明曾写诗《归园田居》,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贫知孝子,家贫见忠臣。有田皆下种,终岁常端正。”可见陶渊明是忧国忧民的。所以此处说自已怎么能够像陶渊明一样?“岂若”二字反诘语气强烈。陶渊明一生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虽身处困境,却仍忧国忧民。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自己的处境比陶渊明更为险恶而已。“沧江”、“乔岳”二句承上启下,既承上文“绝岛”之意,又启下文“资挹注”之情。沧江之水浩荡无边,可以汲取无穷无尽的资源;乔岳之高耸入云,可以依靠以保安全。这里既是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是对自己处境的宽慰和自信。

第二句“淑德生难报,高情世所稀”承上启下,既是对自己品德修养的自赞,又是对友人恩情的感谢。“淑德”,美好的道德品质。“高情”,高雅的感情。“淑德生难报”,意即美好德行难以报答。“高情世所稀”意即高尚情感世上罕见。陶渊明曾写过《饮酒》其五中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的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境界,所以用“高情世所稀”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四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感激之情。“每餐芳被颊,愧感泪沾衣”,意即每次吃着香美食物的时候,都感到惭愧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句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自已内心的愧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受朋友资助而生活安定、心情舒畅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