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湖浸春烟,柔岚翠相接。
遥睇学士山,与岘适屏列。
遇赏若争高,嵯峨况自别。
地僻行无踪,榛莽不容屧。
绝顶老苍云,环坐席可设。
茵染莓苔纹,足底过舟楫。
一经高贤来,霞上迹不灭。
春物正骀荡,清晖共怡悦。
归来丝竹声,萧萧在林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学士山》。下面是对每一句的翻译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玉湖浸春烟,柔岚翠相接。
    玉湖(或称镜湖)映衬着春天的烟雾,温柔的雾气环绕在青翠的山峦之间。

  2. 译文:
    湖水碧绿如玉,笼罩着春天的轻烟,轻柔的雾气与青山绿水相依相伴。

  3. 注释:

  • 玉湖:即镜湖,位于今中国湖北省襄阳市,因水面清澈如玉而得名,为汉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处。
  • 春烟:指春天的轻烟,通常形容景色宜人,气候柔和。
  • 柔岚翠相接:形容山间的云雾缭绕,与绿色的山峦相互交融。
  • 屧(yù):鞋,代指走路时所穿之鞋。
  1. 赏析:
    首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玉湖”和“柔岚翠相接”这样的意象,展现了一幅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诗人将视野转向远处的学者山,用“遥睇”(远望)一词表达了对学者山的敬仰之情,同时以山与山之间的“屏列”形容学者山的挺拔壮观。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学者山的巍峨,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与品德的重视。

  2. 赏析:
    第二句“遇赏若争高”,意味着每当人们欣赏美景时,都会不自觉地竞相比较高低,突显出学者山的高峻和人们对其的向往。“嵯峨况自别”则进一步强调了学者山的雄伟与独特,使得其在众多山峰中脱颖而出。最后两句,“地僻行无踪,榛莽不容屧”,则是诗人对学者山地理位置偏僻、环境幽静的描写,同时也暗含了对学者山的赞美。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烘托出学者山的独特魅力。

  3. 赏析:
    第三、四句“绝顶老苍云,环坐席可设”,描绘了学者山的最高峰上常年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在此可以设置座位进行交流的场景。这里的“环坐席可设”不仅指实际的空间安排,也暗示了学术交流的自由和活跃氛围。第五、六句“茵染莓苔纹,足底过舟楫”,则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学者山的自然之美,茵毯被莓苔染成花纹,走在山间小道上,仿佛能够跨越水面,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

  4. 赏析:
    最后两句“一经高贤来,霞上迹不灭”和“春物正骀荡,清晖共怡悦”,是对诗人自己心境的抒发。这里诗人以“经”字暗指学问或经历,表明自己曾在此处留下足迹或经历。而“春物正逈荡”则是指春天的气息和景象,给人以清新愉快之感。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以自然景观作为载体,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学问、品德的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展现了学者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