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淩陂塘,溯洄访灵迹。
言寻贝锦峰,云是东老宅。
画榴不复见,葛井鲜行汲。
蹑屐登山樊,旷然得所适。
平楚浮霁烟,山云共秋碧。
振衣火炉顶,清泉泛瑶席。
黄鹤何时来,临风欲生翼。

东林山(一作《寻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览东林寺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全诗如下:

放舟淩陂塘,溯洄访灵迹。    
言寻贝锦峰,云是东老宅。    
画榴不复见,葛井鲜行汲。    
蹑屐登山樊,旷然得所适。    
平楚浮霁烟,山云共秋碧。    
振衣火炉顶,清泉泛瑶席。    
黄鹤何时来,临风欲生翼。    

译文

  1. 乘船渡过池塘,溯流而上寻找灵迹。
  2. 说寻找的是贝锦峰,说是东晋时的旧地。
  3. 画榴花已经不常见,葛井鲜有人来汲水。
  4. 踩着木屐攀登到山樊,心境开阔,感到十分舒适。
  5. 晴朗的天空下,平展的田野上飘着薄雾,如烟。
  6. 登上山峰之顶,清风吹拂,泉水潺潺流淌。
  7. 期待黄鹤的到来,想要像它一样在风中飞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句“放舟淩陂塘”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面景色,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然后,他开始逆流而上寻找灵感和遗迹。接着,通过寻找贝锦峰,诗人似乎找到了历史的线索,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悠久。最后,他登上山峰之顶,俯瞰整个山谷,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灵迹”、“东老宅”、“画榴”、“葛井”、“山云”、“秋碧”等,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