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梁苏李已经年,霜鬓萧疏觉胜前。
百尺楼头诗一卷,碧云何似在吴天。
次孝威闻玮原韵 其三
河梁苏李已经年,霜鬓萧疏觉胜前。
百尺楼头诗一卷,碧云何似在吴天。
注释:
- “河梁”和“苏李”:这里可能指的是两位文人或诗人相遇于河桥之上,他们因故分别后,彼此思念之情越发浓烈。苏李可能是指汉代的苏武(字子卿)和李陵(字少卿),他们的友情被后人传颂,常作为离别之象征。
- “已经年”:表示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两人或许已是多年未见。
- “霜鬓”与“萧疏”:形容诗人自己头发斑白,面容憔悴,与年轻时相比,显得更加老去。
- “觉胜前”:暗示虽然岁月改变了容颜,但诗人内心的自信和从容未减,反而更显成熟与沉稳。
- “百尺楼头”:可能指的是一座高楼,诗人在此吟诗作赋,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 “诗一卷”:诗人手执一卷诗稿,可能是在构思新作或者回味往昔之作,体现了文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碧云”:这里用“碧云”比喻诗人心中的某种理想或境界。
- “何似”:表示诗人对此有何感想或比较。
- “在吴天”:意味着这种理想或境界仿佛存在于吴地的天空中,高远而不可触及。
赏析:
这首诗以深情厚意的笔触描绘了两位文人的重逢,以及他们在岁月变迁中的感悟。首句即点明时间流逝,两人虽已分别多年,但心中的情感并未减退。次句通过描绘霜发与萧疏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自己沧桑变化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青春的追忆。第三句则转向现实,诗人在百尺楼头手持诗卷,展现出他的文采风流和不羁的个性。末句则将目光投向更为高远的天地——碧云之上,寓意着诗人心中的理想或境界,如同那遥不可及的天际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