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无骨只宜闲,未学神仙且学顽。
莫怪嵇康情太懒,家人都爱住青山。

【注释】:

种字林闲居杂咏三十首:这是作者在种字林所居住时所作之杂诗。封侯无骨只宜闲,未学神仙且学顽。莫怪嵇康情太懒,家人都爱住青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种字林闲居时所作之杂诗,共三十首,其中第十七首为其中之一。此诗以闲适的笔调,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封侯无骨只宜闲”,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这里的“封侯”指的是高官厚爵,而“无骨”则是指没有硬骨头,即不追求名利。诗人认为,既然自己无法像嵇康那样追求神仙之道,那么就不如学习他的“顽”,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的“顽”可以理解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世俗的不屑一顾。

“未学神仙且学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隐居生活理念。他认为,既然无法追求神仙之道,那么就不如学习嵇康那种不拘小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里的“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洒脱、不羁的精神风貌。

“莫怪嵇康情太懒”,诗人以嵇康为例,来证明自己的隐居理念。嵇康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才华横溢、性格豪放而著称。然而,他却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过起了“懒散自守”的生活。诗人认为,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看似懒散,但却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和解脱。因此,他并不觉得奇怪或反感嵇康这种懒散的生活方式。

“家人都爱住青山”,最后一句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诗人用亲切的口吻告诉家人,自己选择隐居山林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懒惰或逃避现实,而是因为喜欢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这里的“青山”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而“家人都爱住青山”则体现了家人对诗人隐居生活的理解和支持。

这首诗以闲适的笔调,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通过对比“封侯”和“神仙”两种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以及通过引用嵇康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隐居理念,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即在面对世俗诱惑和压力时,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真正能够带来内心满足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