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一片撼江隈,百万雄师竟未回。
吴蜀祗缘分王气,东风宁必待登台。
【注】崔巍:高耸。撼:摇动。王:帝王。
【赏析】
《过武侯祠》,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天。诗中借诸葛亮在隆中“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事迹,慨叹自己有经世济民之才却遭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全诗前四句为第一层,后三句为第二层。第一层写诸葛亮在隆中时的雄姿英发。第二层以设问形式,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才能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联“崔巍一片撼江隈,百万雄师竟未回。”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那雄伟的山峦,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障,屹立在江边,阻挡着江水东流。这里,诗人用“崔巍一片”来形容山势的高峻险阻,用“撼江隈”来描绘它的气势磅礴。接着又用“百万雄师竟未回”来进一步强调这座山的险峻程度。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这座山的险峻程度描绘得淋漓尽致。
颔联“吴蜀祗缘王气存,东风宁必待登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吴国和蜀国的江山,都是因为帝王之气的存在而得以保存。而东风的到来,又岂是一定要等到登上祭风台之后才能到来呢?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吴国和蜀国的江山与东风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王气”和“东风”的描写,揭示了他心中的英雄理想。
颈联“一去刘郎已百载,千秋万岁空垂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从刘备去了那里以后,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我们只能在千秋万代的时间里,默默地为他流泪叹息。在这里,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他对刘备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一去”和“千秋”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尾联“安得至真成此意?永凭天地鉴孤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何才能达到那种真正忠诚的境界呢?只有永远地凭借天地来证明我这颗孤独但坚定的忠心。在这里,诗人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于忠诚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他也通过对“至真成此意”和“永凭天地鉴孤忠”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忠诚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这首诗是杜甫在经历了战乱和流亡之后,来到成都,游览武侯祠时所作。他借诸葛亮在隆中时的雄姿英发,感叹自己有经世济民之才却遭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语言简练而又富有力量,堪称杜甫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