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何期八十朝,哀哀婺妇哭寒宵。
东皇似有怜才意,落尽春红不自聊。
【注释】
一雨:指下雪。八十朝:指八十年。哀哀:悲痛的样子。婺妇:古代称妇女为“婺”,这里指妻子或丈夫。寒宵:冷清的夜晚。东皇:即东方之神,这里指天上的司天之神,主管星辰。怜才意:同情才人之意。落尽春红:形容花朵凋零。
【赏析】
《哭长男参成十首》,这是杜甫在战乱中流寓成都时所作。诗中追忆自己与儿子参成的生离死别,表现了诗人对儿子的无限眷念和深沉的悲恸之情。
首联“一雨何期八十朝,哀哀婺妇哭寒宵。”诗人写景起兴,点明时间是除夕之前一夜。“八十朝”指的是八十年,这暗示了杜甫已经去世,其长子也因战乱而夭折。“哀哀婺妇”是指妻子,诗人以妻子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痛和无奈。“婺妇”在这里代指妻子,诗人用“婺妇”自喻,抒发对失去爱子的哀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百姓困苦的社会状况。
颔联“东皇似有怜才意,落尽春红不自聊。”诗人继续描绘了一幅画面,想象着天空中的司天之神似乎在怜悯自己的才华,让春天的花朵落尽,不再为自己感到寂寞。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得到安慰,反而更加感到悲伤和孤独。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司天之神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痛苦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墨客的冷落和忽视。
尾联“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诗人感慨自己已无家可归,只能独自面对苍茫大地,吟咏着自己的诗歌。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坏,以及诗人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