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落尽冷青蘋,太液秋风起碧鳞。
惆怅永和香辇散,白头宫监更何人。
注释:
红衣落尽冷青蘋,太液秋风起碧鳞。
惆怅永和香辇散,白头宫监更何人。
红衣落尽冷青苹,红衣已全部落下,只剩下冰冷的青萍草。 太液秋风起碧鳞,太液池的秋风掀起了碧绿的水波。
惆怅永和香辇散,永和公主的车辇已经散去。 白头宫监更何人,白发的老人又是谁呢?
红衣落尽冷青蘋,太液秋风起碧鳞。
惆怅永和香辇散,白头宫监更何人。
注释:
红衣落尽冷青蘋,太液秋风起碧鳞。
惆怅永和香辇散,白头宫监更何人。
红衣落尽冷青苹,红衣已全部落下,只剩下冰冷的青萍草。 太液秋风起碧鳞,太液池的秋风掀起了碧绿的水波。
惆怅永和香辇散,永和公主的车辇已经散去。 白头宫监更何人,白发的老人又是谁呢?
集芝麓先生寓园其一 雨过双扉阖,花残景乍清。 心怜三月树,气尽六朝莺。 吟缁迟分斝,谭深费煮羹。 前期还共惜,濠濮少人行。 注释: 1. 雨过双扉阖:雨水过后,两扇门闭合起来,象征着一种宁静和结束。 2. 花残景乍清:花朵凋零,景色显得清新,表达了作者对春日美景的怀念。 3. 心怜三月树:心中充满了对春天树木的喜爱,三月正是花开的季节,万物复苏。 4. 气尽六朝莺
注释: 篱笆和槿树都因秋风吹落而悲伤,这秋天的到来在这新的地方显得格外凄凉。 浅深的颜色都充满了韵味,次第排列就像含着笑意的样子。 露水下是庚申节,高天中是甲子人。 看着彼此的脉脉含情,烂漫如天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篱笆和槿树在秋日里的悲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篱槿悲摇落”,篱笆和槿树都是植物,它们在秋天到来的时候都会感到悲伤
【注释】 种菊诗为坦夫赋 其二:种菊花。 无俗性:没有世俗的品性。 转便娟:转为秀丽娇媚。 黄农后:黄巢农民起义军失败后。 青女:指织女星。古人认为织女是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岂悲时已暮:难道只是悲伤时光已经过去。 所得地犹偏:得到的田地还是不均匀。 萧瑟陶公意:表达出萧瑟的心境。 孤吟费酒钱:独自饮酒,吟诗作乐花费了钱。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诗。首联“幽花无俗性,寒至转便娟
注释: 1. 藤萝看石上,今夕又焚香。 -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夜晚静谧环境中,独自欣赏藤萝、焚香的情景。藤萝生长在石头上,给人一种自然、宁静的感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焚香,更显得心境平和、宁静。 2. 木榻经年改,罗衣半夜凉。 - 这句描述了诗人长时间躺在木床上的情景。木床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改变,而罗衣则是指女子所穿的丝质衣服,在半夜时分感到了凉爽。这里的“凉”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寒冷
次韵赠伯紫 子非今士,萧然一褐宽。 空山吟欲响,古道哭无端。 石瘦池痕浅,霜高水影乾。 远游诚不偶,相语爱新寒。 注释: 1. 之子非今士:这里的“之子”指的是伯紫,“非今士”意味着他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士人。 2. 萧然一褐宽:形容伯紫穿着简朴,如同一个宽袍大袖的古代士人。 3. 空山吟欲响:在空旷的山林中吟诵诗句,声音仿佛要传遍整个山谷。 4. 古道哭无端:在古老的道路上行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归广陵》组诗中的第四首。全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句释义: 1. 柳渐无堪折(liǔ jiàn wú kān zhé):柳树渐渐没有可以折断的地方,比喻朋友离开后,再相见的机会少,难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2. 新寒况古城(xīn hán kuàng gōng chéng):新的寒冷天气更添上古城的凄凉
【注释】: ①素:指白芍药。 ②春庭:春天的庭院,即花园。 ③砌(ji砌):台阶。 ④宫梅:宫中的梅花。 ⑤醉好:喜欢。从人习:跟随别人的习惯。 ⑥情多:情感丰富。耐客来:能够承受客人来访。 ⑦翻愁离别处,憔悴是青苔:翻(fān翻)着愁思,是因为离别的地方长满了青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寓园中看到芍药盛开,便想起与友人相聚赏花的情景;听到初月上宫梅,又想到与友人一起赏梅
【注释】 客心:客居他乡之心。愁不极:忧愁没有尽头。芳草、梅花:分别指春天的花草和冬天的梅花,此处比喻离别。忧危:忧虑危险。观意气:观察人的志向。聚散:指朋友之间的分离或聚集。 潦倒:失意落魄的样子。杨亭酒:即“阳亭酒”。阳亭是晋代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所建的酒楼名。子荆:作者的朋友王献之(字子荆),曾与作者交游甚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作于作者在江州任司马期间。 开头两句
【注释】 雪后送芝麓先生游淮上其一:拥褐方怜我,并州又送君。江干多断草,雪后见斜曛。帆影藏书卷,衣香乱水云。逢迎天下惯,严武况斯文。 赏析: “拥褐方怜我,并州又送君。”诗人用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对芝麓先生的深情厚谊,以及芝麓的豪爽和慷慨;“江干多断草,雪后见斜曛。”这是写景,也是在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帆影藏书卷,衣香乱水云。”这是写景,更是在借景抒情
【注释】 ①赋得送秋兼送客:唐代的科举考试中,“赋”是考试的一种文体,要求考生根据题目写一篇赋文。此诗为考试时所作,所以用“赋得”。送秋兼送客:诗人送友沂还广陵的时候,又感到秋天的来临。 ②一夜悲风起:悲凉的秋风在一夜之间席卷而来。悲风:指凄冷、萧瑟的风。 ③江山又送秋:江山之间又传来了秋季的消息。 ④白杨摇短策:飘摇的树枝和短小的木杖随风摇曳。 ⑤黄叶打轻裘:落叶打在轻薄的衣裳上。
注释: 潇湘八景 其一 山市晴岚 朝霞散绮仗天容,无际山岚分外浓。 风土萧条人迹静,林蹊花木自鲜秾。 赏析: 《山市晴岚》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其中“山市”指的是山间市镇,而“晴岚”则是指晴朗的山岚或山间的雾气。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第一句“朝霞散绮仗天容,无际山岚分外浓。”通过对朝霞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注释】 题溪山图:题画诗。万山深处乱泉流,土室茅亭事事幽。绝似故乡全盛日,任公溪上荡扁舟。 【赏析】 《题溪山图》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清远的山水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美好景致的怀念之情。 首句“万山深处乱泉流”,描写了溪山图的背景,万山深处,乱泉流淌,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第二句“土室茅亭事事幽”,通过描写土室茅亭的幽静环境,进一步渲染了溪山图的宁静氛围
这首诗出自临济宗的《临济录》卷下。它讲述了临济宗的祖师黄龙慧南在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十日,在江西铅山的仰山开法时,对当时禅宗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译文: 临济宗的大师生辰来临,人们眼见耳闻却难以理解。他揭开了三玄三要的神秘面纱,露出了真身——赤吉力。 注释: 1. 临济大师生辰:临济宗的祖师黄龙慧南在仰山开法,这是临济宗的重要发展时期。 2. 眼见耳闻信不及:人们虽然看到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感情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秋霁湖平彻底清,沧浪隐映曜光轮”意思是:秋雨过后湖面变得十分平静,水底的沙石历历可数。湖水映出天空中太阳的辉煌,像一层层叠起的光轮。此句描绘了洞庭湖秋天景色的宁静之美。 “寒光炯炯为谁好,倚岸凭栏兴最清”意思是:清澈明亮的阳光照在水面上
文君 解妒从来属赏音,阿娇徒自费黄金。 独怜一首长门赋,不及文君几字吟。 赏析: 这首七绝以文君和卓文君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文君的赞美之情。首句“解妒从来属赏音”意味着文君能够理解并欣赏司马相如的才华,这反映了她高洁的品质和开阔胸怀。次句“阿娇徒自费黄金”则指代了汉武帝宠幸的陈皇后(即阿娇),但文君并未因嫉妒而浪费金钱,这展示了文君的智慧与独立自主的精神
【解析】 “江天暮雪”是这首诗的标题,它点明了诗的描写对象。“长空暝色黯阴云”写天空的阴沉和云层的昏暗,暗含了天气的寒冷。“六出飘花堕水滨”以六出雪花比喻雪花纷飞的景象。“万境沉沉天籁息,溪翁忍冻独垂纶”。万籁俱寂,只有寒风在呼啸。诗人面对如此寂静的环境,只能忍受寒冷,独自垂钓。赏析:此诗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暮冬雪景图。次句写人,一个老翁正在溪边垂钓。第三句写自然,表现了环境的冷清、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