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二百二十岁,就中如我尚随肩。
颜同单豹宁嫌瘦,气较元龙或似前。
踪迹每于闲处合,文章犹幸在时传。
主人莫谓无兼味,金谷何能及此筵。
【注释】
三老:指三位老者,即王羲之、谢安、桓温。二百二十岁:指作者的岁数。颜同单豹宁嫌瘦:比喻自己虽年迈但还保持着清高脱俗的品质。气较元龙或似前:与东汉末年的名士刘表相比,自己的气度并不逊色。主人:指宴席上的东道主(主人)。金谷:指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金谷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羲之于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在广霞山集饮时所作。诗中自谦地表达了对宴会主人和座上各位名宿的仰慕之情。
首句“三老二百二十岁”,点明自己与王导等几位老人的年龄相仿,而自己仍随侍于人,可见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不满,故以自嘲的口吻表达出内心的愤懑不平,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颔联“颜同单豹宁嫌瘦,气较元龙或似前”两句,诗人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颜回同贫贱,宁羞逐犬鸡”(《梁甫行》),一是“元皇有逸气,犹擅建安风”(陶渊明《咏荆轲》),用以表明自己虽已年近古稀,却仍保持着高雅的节操和不屈的精神。
颈联“踪迹每于闲处合,文章犹幸在时传”二句,诗人用“踪迹”与“文章”作比,说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像古代贤人一样,过着闲适的生活,且还能为人们所传颂。尾联“主人莫谓无兼味,金谷何能及此筵”二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与主人以及众名流的交往密切,自己虽年老体衰,但仍然能与他们共同享受美好的时光。这二句既是对前面四句的具体补充,又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谦逊和自信。
整首诗通过自我描写,抒发了诗人晚年仍保持着高尚节操和不屈精神的情感,同时表现了诗人对宴会主人和众名流的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