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开幅纸如方镜,照见巫山十二鬟。
若信朝云是呵雾,许愁那复置眉间。

【注释】

1.巫山:在今重庆市。十二鬟:指山上的十二座山峰,即十二峰。鬟,发髻。

2.呵雾:指神女乘着六龙所拉的云车,在云雾缭绕中往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公元765年(大历十二年),夔州(今重庆奉节)发生大水灾,杜甫在流亡途中经过巫峡,看到江水汹涌澎湃,舟船颠簸不定。他想起巫山神女的传说,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诗的前两句写巫山十二峰,后两句写神女乘风而来。

首句中的“幅纸”是说打开一张方镜,照见巫山十二峰。“如方”,就是像方镜一般,形容巫山十二峰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照见”二字把读者带入了神奇的境界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的精神相沟通,使人感受到山水之间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两句看似信手拈来,随意挥洒,其实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

颔联是说如果相信朝云是呵成的雾气,那就不必愁眉苦脸了。诗人以神女乘坐云车、来往于巫山十二峰之间的神奇景象,来比喻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困难和挫折的态度。这里的“呵雾”是指神女乘坐云车在云雾缭绕中穿行,而“愁那复置眉间”则是指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应该忧愁,应该积极面对,不要将自己的愁苦挂在脸上。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神女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悠远。诗人通过描绘巫山十二峰和神女乘云而来的神奇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鼓励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