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迩何须著屐迎,开门即有住山情。
亭花影接池花影,林叶声传砌叶声。
官冷尚能容下榻,人闲常得共敲枰。
不嫌剥啄惊栖鹤,日向桐阴取次行。

注释:

室迩何须著屐迎,开门即有住山情。

亭花影接池花影,林叶声传砌叶声。

官冷尚能容下榻,人闲常得共敲枰。

不嫌剥啄惊栖鹤,日向桐阴取次行。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陈元伯的诗,通过对陈元伯住所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首联“室迩何须著屐迎,开门即有住山情”,意思是说,虽然我离陈元伯家很近,但没有必要特意穿着鞋去迎接他,因为一打开门就能感受到那种与山水为邻的宁静和惬意。这里的“著屐”指的是穿木屐,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此来表示对自然的喜爱和亲近。

第二联“亭花影接池花影,林叶声传砌叶声”,进一步描绘了陈元伯家中的自然美景。亭台楼阁上的花朵与水池中的花朵相互映衬,林间的树叶与台阶上的树叶相互传递着声音,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陈元伯家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第三联“官冷尚能容下榻,人闲常得共敲枰”,则赞美了陈元伯在官场上的从容和淡泊。尽管身处高位,但他并不张扬,能够容忍他人的下榻,并且乐于与人共度闲暇时光,如敲打棋枰。这里的“官冷”指的是官场的清冷,而“人闲”则是指人的闲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元伯这种品质的赞赏和敬佩。

最后一句“不嫌剥啄惊栖鹤,日向桐阴取次行”,更是直接赞美了陈元伯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他没有嫌弃那些偶尔打扰到他的客人,而是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他们的到来;他在桐树的阴凉下随意地行走,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陈元伯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